2019年6月2日,浙江大湾区建设中第二个获批设立的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自此,一座新城在长三角腹地踏上了崛起之路。
3年来,新区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切实以奔跑者状态扛起核心引擎使命担当,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交出高分答卷。
未来五年,新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引领,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全力在“两个先行”中担当作为,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更多新区力量。
扬帆篇 立足新起点 绘就新蓝图
横空出世,踏浪而来。
南太湖新区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广泛关注。处在高手林立的长三角“朋友圈”,这座“后浪”新城未来如何发展,无数人拭目以待。
新区拥有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级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两块“国家级”牌子,工业实力与旅游发展均积淀厚实。同时,新区还倚靠风景优美的弁山,拥有南太湖65公里岸线和300平方公里水域开发使用权益,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如何用好自身优势,从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新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走以绿为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在2020年7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上海城市推介会上,新区正式对外发布《南太湖新区发展规划》和《南太湖新区“两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从目标设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实现路径入手,一张以绿为底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就此展开。
在目标设定上,新区突出“高起点、高标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样板和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世界南太湖”。
在空间布局上,新区突出 “显山、露水”。通过着力下好山水这盘大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漾综合保护和利用,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一湖两城三区”总体空间布局。“一湖”即太湖水域,“两城”即南太湖未来城和湖州科技城,“三区”即绿色智造集聚区、滨湖高端度假区、城市人文活力区。
在产业发展上,新区突出 “绿色、智能”。坚定不移走差异化、集聚化、特色化竞争的路子,全面构建“3+1+N”绿色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和休闲旅游“3+1”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绿色金融、现代物流、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实现路径上,新区突出 “融入、协同”。始终牢固树立“借长三角水、浇南太湖田”的强烈意识,坚持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战略交汇枢纽、产业协作枢纽。利用“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高性价比,全面吸引、承接先进地区高端人才、优质项目。
奋进篇 砥砺勇争先 奋楫逐浪高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凭着初生的猛劲、青春的干劲、创造的闯劲,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南太湖新区在时代的浪潮中,中流击水,奋楫争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聚焦主导产业,澎湃经济强动能。新区紧盯全面构建“3+1+N”绿色产业体系精准发力,全区上下始终保持“奋战每一天,攻坚每一项”姿态,坚持项目引领,以最诚恳的态度为客商解读政策,以最务实的行动为企业破解难题,让优质项目不断向新区聚集、在建项目不断提速,项目双进态势良好。到成立3周年之际,新区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3个,总投资超1580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2个、竣工114个,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产业产值占比已从2018年的43%提升至54.7%,产业的不断聚集壮大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澎湃的动能。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是新区重点打造的首位主导产业。3年来,新区通过做强企业、招引项目、盘活土地、延链补链等措施,目前该产业已集聚蜂巢能源科技、吉利商用车、卫蓝固态电池、天能锂电、微宏动力等20多家核心企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并朝着百亿级产业的目标发起冲刺。
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战略,以湖州科技城为创新主战场,围绕“科研院校引领创新、高端人才带头创新、平台园区集聚创新、科技企业承载创新、社会各界支持创新”打造全域创新体系,建平台引项目、聚人才兴产业、深改革激活力,使创新成为新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如今,随着南太湖未来城、湖州科技城、西塞“科技谷”、弁山“云起谷”等平台项目的加速推进,新区创新平台面积已达到100万平方米。目前,科技城核心区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60万平方米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以中科院湖州中心为龙头,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湖州)2个一流高校平台为支撑、多个众创空间(孵化器)为承载的“1+2+N”创新体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聚焦绿色发展,绘就美丽新画卷。毗邻太湖的南太湖新区,保持了山水林田湖漾多重生态本底优势,形成“依山傍水、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依托这一先天优势,新区通过文体旅融合,积极推动滨湖旅游、高端度假产业发展,全速推进形成“湖区经济”特色。
在这片土地上,目前不仅聚集了月亮酒店、南太湖山庄、湖州影视城、哈啦水乐园、古木艺术馆、风帆酒店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国际滨湖度假大会会址也永久落户于此,并连续举办20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16届帆船赛、11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系列赛事,持续擦亮国家级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这张“金名片”。
展望篇 迎风再起航 阔步向未来
翻篇归零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3年来,新区广大党员干部以“起步就要奔跑、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改革创新迈开大步,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产业发展火力全开。
奋力奔跑之下,新区也收获亮眼成绩单:入选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在2020年度省级新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二,获评优秀单位。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前50强,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6位,获评2021年度全省综合发展水平先进开发区。
时光的卷轴向未来铺展,未来,新区将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引领,扎实开展“六比六优”攻坚行动。聚焦项目引领,全力提升投资质效,扎实推进“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奋力打造全市有效投资新高地;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提升产业层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体系;聚焦产城融合,全力提升平台能级,以主阵地、主力军的姿态高质高效推进“科学谷”“云起谷”开发建设,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成果全面推动未来城成型,有序推进凤凰湾、铁公水物流园、长田漾等区块片区开发建设;聚焦改革赋能,全力提升发展环境,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撬动、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好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科技人才,全力提升创新活力;聚焦党建引领,全力提升队伍能力,围绕“七张问题清单”整改抓党建、带全局,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形成干部凝心聚力抓落实、奋勇拼搏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新区将继续扛起核心引擎的使命担当,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汲取智慧力量,勇担职责使命,锐意开拓进取,以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童宁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