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长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十年,是长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加快阔步前行的十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四次来长兴考察调研,就南太湖治理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作出重要指示,为长兴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特别指引。这些年来,长兴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持续学思践悟、实干争先、笃定前行,推动长兴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长兴将持续发扬“大气开放、实干争先”精神,锚定“市保第一、省走前列、全国一流”的高杆追求,对标“两个先行”、奋力实干争先,全力开创“富美长兴”美好未来。
实干篇 奋力争当领跑者
长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全方位推进南太湖治理开发,多维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彰显太湖之滨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坚持水岸共治、综合施治,系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苕溪清水入湖等工程顺利完工,入太湖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Ⅲ类以上;统筹做好太湖岸线显山、露水、亲湖和美化、绿化、亮化文章,沿线乡村全部创建成为美丽乡村,滨湖大道成为美丽风景线;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以环境治理为契机,大力推进太湖沿线生产空间重构、生产方式重塑。通过生态修复,重塑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总投资251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旅游综合体太湖龙之梦项目落户,让原来的废矿区变成了今天的网红度假区,既拉动了一方产业,更带富了一方百姓;不断推进滨湖区域治理开发的基础上,全域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系统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专项治理,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致力健全制度机制,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持久治”“长效治”。率先推行和迭代升级“河长制”,健全完善“林长制”机制,相关做法成为全国样板,创新实施垃圾分类“四定一线一平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兴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径。
工业是长兴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长兴之所以能够持续位居全国百强县之列,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产业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但是,蓄电池、纺织、水泥、耐火等传统制造业,曾经也面临着生产方式粗放、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等“成长中的烦恼”。长兴下定决心、主动求变,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整、一年接着一年改、一任接着一任干,转型升级的步伐越走越坚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敞,获评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十年来,长兴累计关停腾退“低散乱”、高耗低效企业(作坊)3000多家。在此基础上,强化整合重组、改造提升,打造了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全域治理,打好培强育专、创新创牌等组合拳,产业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由2016年的78.6万元、9.4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175万元、33.4万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顺应数字化浪潮,结合行业整治提升,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创新“纺织小微园+织机上楼+家庭织机入园+一云服务多园多企”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百姓富、产业转、村庄美、生态好、村民安的产业共富样板。
争先篇 全力争取高分卷
十年来,长兴坚定不移抓平台,整合形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泗安区块等战略平台,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产值规模。坚定不移抓创新,发行全国首张跨区域流通“创新券”,运营全省首个县级股权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实行企业实用型人才积分奖励政策,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获批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高分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验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跻身“省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前十。
十年来,长兴用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系统性重塑。致力竞速数字变革“新赛道”,加快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创新打造了“解纷码”“碳效码”等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标志性应用,“浙水未来工地在线”“未来景区·安心玩”等应用在全省共享推广。致力打造重点改革“硬成果”,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无证明”社区、工程图纸“一件事”、民宿开办“一件事”等改革领跑全省,县域融媒体、医药卫生等改革成为全国样板,累计承接实施省级以上试点352项,其中国家级35项。致力厚植开放合作新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参与“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出口实绩企业达750家,出口目的地拓展到19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
十年来,长兴持续提升城乡风貌,系统抓好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建设,太湖博物馆、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了城市新地标,水口顾渚、小浦八都岕、李家巷老虎洞村等成为了美丽乡村新样板,成功获评省大花园示范县、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持续推进城乡融合,高铁长兴站、长宜高速、申嘉湖西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建成投用,苕溪清水入湖、合溪水库、泗安塘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完工,水、电、气、路、网等基础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十年来,长兴连续两轮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低收入农户帮扶“三年计划”,全面消除了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0万元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34万元和1.75万元,提升到去年的6.84万元和4.2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8.9%和9.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91缩小到1.63。
十年来,长兴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了学校全覆盖,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职业教育走在了全省县域前列,“学在长兴”已经成为闪亮的金名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领跑全国,国家卫生乡镇实现了全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先行,以参评县第一名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并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县。
未来篇 呈现“五富五美”的美好图景
未来,长兴全县上下将对标全省“两个先行”、全市“六个新湖州”的目标,以“当先锋”的姿态、“打头阵”的自觉、“挑大梁”的担当,奋力开创“富美长兴”美好未来,全力呈现“五富五美”的美好图景。一是高质量促进经济富强产业美。致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更大力度抓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跻身全省县域10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20亿元。二是高水平促进群众富裕生活美。致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更大力度抓好“优享长兴”各项建设,到202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稳定在1.6以内。三是高品质促进城乡富丽环境美。致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人的全面现代化,更大力度打造品质城市、精致城镇、美丽乡村、未来单元,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更具颜值、更有品质的全域美丽“大花园”。四是高层次促进精神富有人文美。致力建设精神文明高地,更大力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让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在全国文明城市中争当典范。五是高标准促进社会富安治理美。致力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大力度抓好党建统领、民主法治、基层治理等工作,让干部更有激情、发展更有动力、社会更加和谐。
文/许旭
本版图片由长兴县委宣传部、湖图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