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宏源
本报讯 南浔区双林镇两名村民因一起侵权纠纷找到村里,但涉及责任划分、赔偿标准,两人争执不下。调解主任利用“共享法庭”及时与双林法庭法官进行连线。法官很快帮双方厘清了法律责任,算好了赔偿数目,在线进行调解。最终,两村民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近年来,南浔区人民法院双林法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迭代升级“水哥法官工作室”,健全“三员联动+”机制,构建“两站一庭”模式,探索道交纠纷“一件事”改革,搭建起纠纷分流“立交桥”、便民普惠“连心桥”、忠诚担当“同心桥”的新“三桥”,为推动基层治理“四治融合”、服务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收案量由2019年的1308件降至2021年的1095件,服判息诉率95%以上。
成立至今已有11年之久的“水哥法官工作室”,是以双林法庭“全国优秀法官”沈阿水名字命名。2021年,“水哥法官工作室”站点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全面入驻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构建“两站一庭”新模式,用“一屏一线”串联两大解纷阵地,形成镇街以下、村社以上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道路交通纠纷“一件事”改革,让群众少跑腿。“多亏道交法庭,让我们少走弯路。”去年4月,原告小沈找到法庭,他父亲因交通事故受伤后成为植物人,但因没有伤残鉴定,又涉及多车事故,赔偿迟迟没有到位。双林法庭立即启动道交一件事程序,基于小沈申请,对外委托鉴定,后又进行诉前调解、立案、审理、判决,最终小沈父亲获赔190余万元,赔偿金全部到位。
双林法庭集中管辖全区道交纠纷,深入推进道交纠纷“一件事”改革。引入市保险业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建立诉调快审模式,借助道交事故一体化平台,整合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赔偿测算、保险一键理赔等功能,实现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立案、裁判的一体化处理。
目前,300余件道交案件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一站式理赔,道交案件收案数从2019年的651件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345件,调撤率每年均在8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