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吴兴区月河街道的莲花庄公园,一阵悠扬的民谣弹唱声从耳边传来。弹贝斯的“80后”许敏豪来自宁波慈溪,在湖州工作4年。作为固定的排练日,每周五,他都会和其他3位小伙伴在公园会合。
午后的暖阳下,麦架、电子琴、吉他、贝斯共同演奏下,许敏豪动情地唱着,游客不自觉地走近,按下手机的视频录制按钮……抬头见绿、移步易景的公园里,熟悉的转角传来动人的旋律,人们因文艺而驻足凝望,这是记者连日来在吴兴区频频见到的暖心场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公园里演绎的“诗意和远方”,正是湖州人民乐享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注脚。
只要天气好,龙泉街道白鱼潭公园的游客总会络绎不绝。在这座占地仅40亩的市民公园,游客经常能邂逅演唱越剧、排练歌舞、演绎太极的各色文艺团队。
每周都来石桥边排戏的“吴小青”草根戏班共有13人,成员年龄从16岁到73岁不等。“文化与艺术的体验感很强,能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沉浸其中。”戏班带头人之一俞敏洪告诉记者,开放、舒适且环境优美的公园不断吸引文艺爱好者,但一个顾虑也随之产生。
“缺乏一套激励文艺爱好者可持续地在公园表演的机制,也缺乏将表演者、场地设施和受众串联在一起的服务体系。”萨克斯表演者徐菲常常和“吴小青”戏班的成员一起交流在公园排练和演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场地审批、电力供应等后勤保障问题。
然而,就在不久前,这类问题的解决有了“参考答案”。朝阳街道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园林内,湖州市“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在这里启动,这是一项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实施的惠民行动。
“文艺是美的载体,这是一项组织动员各界文艺志愿者在社区街头、广场公园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和推广的活动,有助于全民艺术普及,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又让文艺不限于剧场、不囿于围墙。”吴兴区委宣传部文化文艺科科长张羽雷说。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丰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文化内涵,眼下,吴兴区正计划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促进省市文艺资源下沉,出台公共场所文艺展示激励政策,更好地赋美城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