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科普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在过去这一年里,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科普阵地的建设、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来涵养城市内蕴,助力湖州城市实力建设。
科协组织要增加影响力,获得老百姓的认同感,就要发挥好科普作用,而其最基础最重要的实体平台(主阵地)就是科技馆。今年市科技馆迎来了开馆的第十个年头,除了日常的开放工作外,科技馆还结合重大节日、实时热点,推出科学实验秀、科学家故事宣讲、“科学奇妙夜”十周年馆庆、同心逐梦庆国庆等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活动191场次,41.3万余人次参与。除了自有阵地外,科协开展科普阵地建设工作,更多的是组织、综合、协调、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其中,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添砖加瓦。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高端的科教资源,如何借助抓手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普中来,一直是科协系统做科普破圈的思路。今年3月,由省科协认定的首批18所中小学“浙江院士科普基地”,湖州有四所学校入选。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其中有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等要求。市科协主动请缨,率先探索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工作,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市。下一步,市科协还将统筹推进科学家(院士)科普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公共场馆科普化工程达标行动、公共场馆科普资源开发共享行动等,充分发挥科协系统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强化科普阵地建设,优化科普资源配置。
2022年,市科协会同14家单位开展湖州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这是是历年举办规格最高、活动内容最多、参与单位最多的一次,以“主场+分场+云上科普”的形式,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市区县联动的活动格局。其中开展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等活动50余场,切实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科学、参与科学、亲近科学。组织青少年走进梁希森林公园、“人民楷模”王启民故居等科学家精神传承地,帮助他们了解家乡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人文非遗等科学知识,同时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真知的良好氛围。
“双千”助力,少有所学,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后,对校外学科培训限制多了、校内作业考试少了,科普活动成学生校外活动“黄金搭档”。今年以来,市科协持续开展“‘双千’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组建了一批品质优秀、科普经验丰富的科技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宣讲科学家故事进社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73场科普系列活动。今年还持续推进“群团助力‘双减’”数字化平台应用,动员19家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精品科普课程,为有需求的中小学校、青少年提供专家、课程点单式的科普服务,推出编程、手工制作、昆虫标本等特色公益活动,截至目前,共有91家基地、38名专家在平台正式上线,共发布589项科普活动,惠及74.37万青少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外生活。
银龄数智,老有所乐,市科协持续推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行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今年以来,市科协以科技志愿服务为主要手段,开展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等“送教上门”培训2340场,惠及15.13万老年人,主要涉及“手机摄影、网上买菜、网上点餐、网上挂号”等老年人实际生活需求的内容,同时推出方言和普通话“双语”教学,让课堂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更易被老年人接受。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生态文明建设在湖州一直有很重要的地位。今年8月,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召开,再次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城市名片。借大会“东风”,市科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科普,推动开展“绿色加速度”科普行动,向公众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科学知识,推动绿色低碳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在全国率先探索“用科普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新路径,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由中国科协批复在湖筹建“中国生态文明科普中心”,与国家科普中心统筹布局、一体推进,并利用规划设计湖州科技馆新馆有利时机,同步谋划中国生态文明科普馆建设,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高端智库,导入国内最优秀的科普专家团队,打造生态文明科普创作和传播高地。
今年也是“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中国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诞辰105周年,文艺工作者以他的生平为蓝本,提升创排湖剧现代戏《国之守锷》,打造了极强的地域特色文化标识,科技工作者们也不甘落后,精心策划“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展览通过110余件照片、档案、实物展示了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等老一辈湖州籍“两弹一星”科学家们创造的科技奇迹,多维度展示湖州优秀儿女接力奋斗、薪火相传的精神,激励着湖州人民建设美丽新湖州的奋进之路。9月中下旬开始,展览走进全市校园,更多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精神,激励他们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续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来,市科协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营造科普建设氛围,努力提升城市品格内蕴,奋力书写绿色赋能、科普惠民的答卷,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一体共建、两翼助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湖州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