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本级 踔厉奋发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州老干部工作绚丽篇章
2022年,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抓手,主动融入大党建格局,全年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湖州老干部工作在全省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大会暨老干部局长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六学联动·银领争先”工作得到中组部《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宣传推广。
围绕中心贴得紧。围绕助力全省“两个先行”、打造“六个新湖州”有关要求,着力开展银领志愿服务,涌现“老同志建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银领共富大篷车”等一大批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今年以来,我市老干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志愿服务、建言献策、服务管理、老年教育联盟等多项工作得到市领导和省委老干部局领导的肯定。
暖心小事抓得实。认真落实关爱激励干部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完成老年大学小厨房改造项目、第一批居家离休干部“适老化改造”及精神慰藉服务,切实提升老同志幸福感获得感。积极推进老年大学阵地共享,强化老干部学习活动主阵地的吸引力。实施银领宣讲“金名片310计划”,大力推动优秀课程“送学到家”。
创新打法用得准。坚持“换道超车、持续领先”理念,谋划推动“银龄智库”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贯通”。持续开展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工作、老年教育联盟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全年培育“银领驿站”50家,创建省优质老年学校3家;关工委安吉基地入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铁军打造过得硬。落实打造实干争先湖州铁军有关要求,强力推动变革型组织建设。扎实开展赛道比拼活动,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并按季晾晒成绩,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配合做好巡察、检查与审计工作,着力强化内部建设,切实营造“政治上关爱、工作上激励、身心上关怀”工作氛围。
吴兴区 提升“乐学有为”三感度 全面打造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样板地
为促进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共享,让每位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长寿生活,吴兴区紧扣省、市试点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打破原有格局,为改革试点扫清阻力障碍。
突破思想壁垒。围绕老年教育中更加强调娱乐性而忽视成长性、更加强调短平快而忽视系统性等普遍现状,通过建立需求问题清单、供给资源清单、责任分工清单“三张清单”,努力打破对老年教育的思想认识壁垒。
突破部门限制。在摸清全区涉老教育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启动老干部、卫健、教育、民政等条线的涉老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成立了吴兴区老年教育联盟,6个专门委员会、17个联盟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突破传统模式。探索更加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与民政养老机构、幸福邻里等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将明确老年教育纳入到养老服务的必要内容和考核细则。拟计划与“双创”等公益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开设家庭育婴、老老互助等社会化、技能化课程,让更多新退休的老同志更好地融入退休生活。
建章立制优体系。不断深化制度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老年教育工作体系。自今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的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意见征求等工作流程之后,已先后形成了《关于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及骨干特色课程培育的办法》等6项“六贯通、六统一”的制度规定。
分级管理强保障。全面优化设置区、镇街、村社三级老年教育办学机构,全面构建中心城区“15分钟教育学习圈”。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办学模式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学员、课程、安全等日常管理原则,推动三级办学机构的师资、课程、教材、学员、经费等统一管理、合理调度,确保构建起一贯到底、上下联动的老年教育工作格局体系。
南浔区 实干争先勇担当 银领志愿助共富
南浔区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靶向发力,深化“银雁返乡”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引导老干部、老党员以及广大老年群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龄智慧和力量。
打造“银雁返乡”志愿服务共同体。聚焦新湖州建设,打造“红色老娘舅”调解共同体、“水晶晶银领初心”宣讲共同体、“银龄乐学”教育共同体、“六老民间河长”治水共同体、“跨越数字鸿沟”帮扶共同体、“银领驻村书记”强村共同体等“六大”志愿服务共同体,集成化迭代升级“银雁返乡”志愿服务,推进为老惠老共富实事20件,积极助力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创建等中心工作,相关成果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银奖1个、优秀奖1个,市金奖2个、银奖1个,省政府信息肯定1次。
实施“银领走亲·山水共富”实干行动项目。主动担当作为,争做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助力省山区26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创新打造“银领走亲·山水共富”实干行动项目,通过文旅健康群、产业合作群、帮扶群等“银发朋友圈”运行机制,积极引导“银雁返乡”志愿者拓展服务范围和内容,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老干部力量。目前,已开展“银龄共学”“文化走亲”“携手关爱”等多场活动,建立区县级老年大学合作机制,建设“希望小屋”3个,推进产业项目2个,丰富1000名银发人的精神生活,帮助200多名山区孩子改善学习条件生活。
跃升“家门口老年大学”银龄志愿服务。跃升6家老年学校、老年学堂为银领乐活驿站、银领综合体,同步融合新建3家老年学堂银龄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学员中老干部、老党员关键少数作用,引领打造“和美”“银龄暖心八大员”等28个学员社团组织志愿服务队,并认领银龄乡村振兴指导员、银龄关爱团、银龄水乡服务员等岗位,全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人次,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60余次,其中“笔都浔愿·银龄志愿”服务队的网络直播拍卖作品+捐赠公益事业模式,得到省市主流媒体点赞,获评全市“金牌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学员获2022年全市“最美银领志愿者”荣誉称号。
德清县 创新“银享清福”指数 推动基层养老环境提升
德清县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建立“银享清福”服务评价指数(简称“享福指数”),推动基层养老环境改善,以干部“辛苦指数”推动老同志“享福指数”提升。
搭建指标体系。县委老干部局牵头民政、卫健、教育等11个职能部门与13个镇(街道),开展各领域涉老服务指标排摸,梳理形成健康福、文化福、安居福、敬老福、乐为福五维评价,明确服务阵地、就近服务、志愿服务等32项具体指标,以科学评价推动基层服务管理老干部、老同志的精细化水平。
形成运作闭环。以机制完善保障指数落地运作,通过联合考评、量化赋分、奖优补劣等举措形成良性循环,推进老龄工作稳步提升。定期运用“享福指数”精准评价全县169个村社、13个镇(街道)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形成老龄工作五维图,直观展现村社工作成效。发挥指数指导作用,借助评价数据指导部门强化资源集聚、优化配置,帮助村社精准掌握短板、促进整改提升。
推动实事落地。聚焦老同志学习活动的现实需求,以“享福指数”推动银龄乐学赋能、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居家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监护、畅通医疗服务、跨越数字鸿沟等惠老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全方位打造基层老同志幸福养老、品质养老的“银享清福”环境。
长兴县 多措并举打造“红色银领”新高地
长兴县委老干部局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银领人才成立“银星讲坛”红色宣讲团,努力在守护红色根脉上走在前、作表率。
认真研究出成果。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参与编写《铁军丰碑》《红色堡垒——中共长兴县委秘密交通联络站故事绘本》等红色书籍10余本,精心撰写《铁军精神永放光芒》《信仰的力量》等课件40余个,挖掘收集《老红军韦一平题词我们的位置在群众前面》《竹园村一件棉袄的故事》等红色故事20余个。
精心指导见成效。认真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展览的策划、撰稿和设计,协助打造中共长兴县委秘密交通联络站陈列馆等红色地标5处,帮助设计《起航,迎着曙光的风帆》、史之华烈士雕塑建设等。
用情宣讲入人心。积极推进“银星讲师”与部门、乡镇、村社、企业等双向对接的“菜单式”服务,通过线下现场宣讲、线上云上课堂等多种方式,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如,老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邱汝民在蜂情小镇为青年蜂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养蜂经验。今年以来,“银星讲师”累计宣讲100余场次,涉及干部群众达3000人次。
注重帮带重传承。宣讲团成员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注重做好“传帮带”,积极传授青年宣讲员红色故事、宣讲技巧和人生经验,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如,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县委党校原副校长施小荣第一时间来到夹浦镇“布同帆响”青年理论宣讲团中,为青年宣讲员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
安吉县 银才飞地 银暖花开
今年以来,安吉县委老干部局坚持助力中心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现代产业振兴、城市能级提升、共同富裕先行”等中心工作,创新打造“银才飞地”志愿服务项目,提档老干部作用发挥能级,全力突显老干部引领示范作用。
搭建银耀助富平台。发动广大老干部参与“银才飞地”项目,鼓励引导广大老干部银色人才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跨县市、甚至跨省到有需要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发挥作用,并欢迎县外的老干部来安吉发挥作用。高质量承办湖州市“银领共富班车”首发活动,发布启动安吉“银才飞地”共富专列,现场邀请飞地代表宋昌美、汪士财讲述自身“守初心 担使命 助共富”飞地事迹。
培育挖掘银色人才。发布银色人才招募令,挖掘梳理315名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帮扶、理论宣讲”等方面有热心、有经验、有能力的银色人才,建立银色人才数据库,实现银色人才随时入库、随时可查、随时可用。重点宣传4名领军型老干部“银才飞地”的光荣事迹,建立“银才飞地”工作站,服务保障老同志在飞地更好开展工作。
健全作用发挥体系。突出专业型老干部作用发挥,联合县法院、昌硕街道,打造全市首批“银采法官”工作室,邀请3名退休高级法官入驻,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重点排摸50余名退休医生、教师等专业型老干部,通过乡镇点单、组织调配的形式实现跨区域、跨单位精准赋岗,为飞地群众提供专业服务480余次。积极动员退休同志参与现代社区微网格,发动780余名退休干部担任楼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