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特有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内蕴着崇高的信仰、光荣的传统和伟大的精神,是党性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丰富的地方红色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中共湖州市委党校(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依托地方红色资源,深挖精神内涵,开发建设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孝丰革命烈士陵园(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钱壮飞纪念馆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并以旧址群为中心、串联本地革命红色印记和改革开放奋斗史等七条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路径,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阵地。同时充分挖掘湖州百年革命故事,积极利用湖郡女校教学楼、钱壮飞证章、新四军竹水桶、湖州和平解放谈判经过回忆书等文博,巡讲微党课及线上珍贵革命文物展,进一步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2022年9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主办,旨在总结干教经验、追踪教改前沿、研究教育规律、服务干部成长的理论性、专业性刊物《干部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刊发了副校(院)长郜世通和学员工作处处长章明轩的理论文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地方红色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的实证研究——以湖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例》。
文章围绕新时代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辨析伟大建党精神之源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其具备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两大基本要素,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教材,是立德树人的优质资源和斗争精神的有效载体,为党性教育提供了理论维度指引、历史维度参照、实践维度支撑和价值维度支持。
文章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证了红色资源在革命精神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方面的时代价值,提出红色资源既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引力磁场,又是党员干部自我观照的体检平台,还是党员干部精神谱系的转录空间。
文章最后系统分析了地方红色资源的现状,针对进一步协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不断提升红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四点启示:注重顶层设计,形成红色资源协同共建机制;注重需求导向,加强红色资源教学环节梳理;注重时代融合,打造红色资源开放链接端口;注重品牌塑造,构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