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鼎
本报讯 “要积极应对寒潮对家畜的影响,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长兴县科技特派员吕方日前又一次来到莲心牧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指导。他一边向公司负责人传授防寒保暖措施,一边又细细观察羊场里的防疫消毒管理工作。“多亏了吕老师支持,我们的羊是越养越肥!”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随着去年2月 “科技富农”班车的启动,全市以科技人才为纽带,将先进成果和创新要素从“城”导流到“乡”,全力破解农业缺平台、农村缺人才、农民缺技术等瓶颈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截至去年11月,选送科技特派员129名,引进新品种56个,推广新技术107项,完成培养本土双创人才1860人,累计惠及群众16.08万人,助力增收1.43亿元,助力减负2585万元。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集资源集聚、成果转化、高新产业培育和科技服务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平台。目前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安吉、长兴)高分通过验收,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载体绩效考评优秀数量居全省第1位,新认定市级众创田园(星创天地)11家。
缺人才是困扰“科技富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施“南太湖特支计划”等项目,去年全市共引育现代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16名,同时选送科技特派员和14个团队进村入乡,实现了乡村、农业园区、未来农场等全覆盖,为374家涉农企业开展技术问诊和难题攻关,解决实际困难189个。我市还成立农业装备联盟,形成“10+1”主导产业联盟新体系,结对帮扶1403个农业主体,联合湖州农民学院开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31个,培训农创客、种养殖能手3474名。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湖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市级农业“双强”专项项目,发挥省淡水所、湖州师范学院、市农科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优势,重点围绕种苗育繁推、新型农机装备、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去年组织申报涉农领域省“尖兵”“领雁”项目10项、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30项,创历年新高。聚焦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名优茶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累计引进新品种56个、新技术107项、推广面积16.2万亩。
在“科技富农”班车持续深入乡村的过程中,我市还梯度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企业,目前已累计建设涉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实现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