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热土崛起新未来

——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

  新年的曙光刚刚洒向大地,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热土上已经奏响奋进的春之曲:

  南华山平台上,驾驶员李广海开着挖机翻起黄土,斗志满满;利羿精密项目厂房内,负责人熊维斌检查刚到的自动化设备,面露喜色;长合区会议室内,正轩精密项目工作人员何丹萍听到专线电力加快推进的消息,连连感谢。

  奋进大气的步伐背后,是一个“新生儿”的崛起身影。2023年1月4日,长合区满一周岁了!它更强、更快、更勇,澎湃着年轻的力量!

  让我们翻开去年的答卷:1至11月固投、工投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投资工作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全市“赛马”激励;总投资超50亿元的数控机床延链补链项目实现突破;完成工业全域有机更新超1000亩,形成连片开发空间近万亩;长三合控股集团组建首年即成功获得中诚信和联合资信两家“AA+”信用评级。

  长合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讲述奔跑的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创新破难,实干担当,把思想认识凝聚起来、把使命担当扛起来、把工作节奏拉起来、把发展质量提起来、把比拼成绩晾晒起来、把干事创业沸腾起来。

  风劲好扬帆,路远马健蹄。不忘来时路,“长三角绿色智造新高地和跨省域产业合作新典范”的目标激荡在每个干部心中;永攀更高峰,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喜人图景,必然闪耀着长合区满满的汗水与担当的风采!

  ■ 项目招引“虎口夺食”

  上月以来,迅驰车业(江苏)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套汽车智能车灯总成、电子照明系统及配件生产项目负责人张之怡每十多天就要来一趟长合区,商讨最新的项目方案。

  这个项目正是两家去年10月签约的,总投资12亿元,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利税1.74亿元。迅驰车业在国内汽车灯具行业很有名气,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知名厂商都有合作,刚获评“2022汽车灯光行业领军企业”。

  说起这个项目落户的缘由,长合区投资促进局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明明首先用了一个“抢”字。原来,他们于去年8月接触到该项目,当时项目方已经初步选择了江苏某城市签约。经过2个月的“软磨硬泡”和真情实意,最终项目方被长合区的招商态度所打动,2个月后就正式签约。

  “这里既是长三角腹地,又是优质服务的汇集地,我们哪有不来的道理?”张之怡眼里透着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对长合区而言,好的项目就是发展的‘生命线’。”长合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叶新桥说,尤其是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大项目,更是长合区梦寐以求的。

  但是,作为一个新平台,长合区要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中“抢夺”好项目,无异于虎口夺食。“我们的招商办法是紧跟形势创新打法,实现专业化、精准化、机制化招商。”叶新桥说。

  目前,长合区建立了“1+N”专业化招商体系。“1”即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政府招商队伍,组建一支20多人的招商团队,通过产业细分、师徒结对、专业培训等举措,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N”即依托基金、中介、协会等专业团队力量,目前已聘请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公司作为长合区绿色产业母基金管理人,与浙商创投合作设立新能源智造产业子基金。

  同时,长合区变“地毯式招商”为“地图式招商”,围绕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两大主导产业,坚持“要什么、招什么”理念,精准梳理排摸各领域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100余家。

  虎口夺食,夺到的才是“好肉”。数据显示,长合区去年以来以来已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7个、20亿元以上3个、50亿元以上1个。

  ■ 产业提升“凤凰涅槃”

  从高空俯瞰,全部8幢建筑已结顶,3幢厂房已完工,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有序进行外立面装修……日前,浙江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高端数控机床控制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

  “去年5月进场施工的,预计今年5月竣工验收。”项目现场负责人方万祥指着企业外展板上的概念图兴奋地说,以后进厂房的都是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精密设备,这里将成为一个信息化与自动化相融合的现代工厂。

  创世纪机械是长合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合区的现状如何?短板在哪?优势是什么?这是长合区干部经常发出的“发展三问”。事实上,长合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对自身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产业结构不优,企业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及科研水平较低,并且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功能配套不全,辖区内缺乏高端人才公寓、星级酒店、大型商业娱乐休闲中心等多种生活服务配套;开放合作不深,在共建管理模式、重点产业领域合作等运作机制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敢于认清自我,才能发展更加精准。长合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国胜表示,去年以来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化实施全面提升、专项攻坚和重点突破三大行动,实现园区生产力重新布局,产业重塑。

  在长合区,每个规上企业都有一套“发展方案”。去年以来,长合区推进“6+N”亩均全面提升行动,通过“督促做实一批、引导创优一批、鼓励转型一批、帮扶并强一批、支持改新一批、强制盘活一批”六大主要措施,以及机器换人、品牌提升、渠道创新等若干创优途径,落实服务专员保姆式服务跟进。

  强的如何推,弱的如何退?长合区实施专项攻坚行动,针对股改上市兼并重组、低效土地盘活利用和转型升级技改提升三项重难工作,目前,已累计腾出低效用地965亩,成功嫁接利羿精密、正轩精密、方向电子等一批优质重点产业项目10余个;新增重大技改项目18个。

  ■ 平台打造“愚公移山”

  20多辆挖机翻起黄土,来回穿梭,很快一块新的土地就被平整到位。在不远处,一个只有几米高的小山坡有些突兀,但参与过这块土地平整的建设者都知道它的来历。

  “这个山坡原先有40多米高,经过我们的平整,如今已经成为南华山平台的一部分,未来将会立起无数个大项目。”长合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姚斌说。

  “目前,长合区主要有南华山和天子湖两大主要平台,平整的土地接近万亩,为未来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摊开长合区城镇开发及永农示意图,长合区建设发展局基建科副科长芮志龙指着红色的工业用地区域说。

  在长合区天子湖片区,一幅产业平台火热建设的场景扑面而来,只见4000余亩的工业用地加快平整,两条总长近20公里的主干道基本通车,不远处一列高铁呼啸而过。在该平台上,伴随示范大道西延工程也将建成,长合区与安徽广德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

  “项目的落地、人才的招引关键在于平台的支撑。”长合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徐建华说,长合区面对原有城市能级偏低、平台承载不强的现实,高标准做优空间规划,高品质推进项目建设,高品位促进产城融合,奋力实现能级跃升。

  去年以来,长合区谋划争取未来发展空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府前南路、南华山路、示范大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平台征拆,聚焦重点工业平台,着重推进泗安片区235国道以西新丰村区块及天子湖片区高铁大道以西区块征地拆迁工作,去年已完成征地4600余亩、拆迁380户。

  同时,长合区加快工业全域有机更新,以低效土地盘活专项行动为契机,利用三个月时间实现泗安南华山平台和天子湖化工园区工业全域有机更新重大突破,以高效率的“退”,换来高质量的“进”,解决要素供给的数量与速度问题。

  ■ 项目服务“如沐春风”

  这段时间,浙江利羿精密制造项目熊维斌每天都特别忙碌,一期“腾笼换鸟”厂房内的项目本月要试生产,二期新购土地项目也要正式开工。

  “幸亏有长合区全程周到的服务,帮我们省了很多力!”熊维斌说。

  去年8月,利羿在搬入长合区提供的“腾笼换鸟”厂房后,发现了屋顶漏水、地面悬空等问题。“我们当天提出难题,第二天长合区管委会的领导就到了企业了。”熊维斌说,经过研判需要对屋顶和地面重新改造,长合区部门当即与屋顶光伏发电企业联系,同时对地下进行填埋,第一时间帮企业解决了难题。

  长合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始终秉持“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口碑最好、成本最低”的理念全力创优营商环境,以最优的服务博得企业的信赖、投资的青睐。

  当下,长合区已整合经发、建发、应急、自规、生态等业务条线相关职能,在科室、人员均不增加的基础上,完成市、县级123项审批事项下放平移承接工作,从项目前期的赋码备案到竣工运营的证照办理都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做到“办事不出区”,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

  同时,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一项目一清单、一企一专员、一日一晨会”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开展并联审批事项、一次性验收、送证上门等个性化服务,全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长合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实干实干再实干、争先争先再争先,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智造新高地和跨省域产业合作新典范,为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徐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发展热土崛起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