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斌
本报讯 南浔区善琏镇万亩农业综合体示范区,种粮大户日前正忙着小麦冬季播种管理。记者看到,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沃野雏形。
善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综合体将致力打造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高效化“五化”为引领的未来田园,实现传统农业“镐锄镰犁”到智能化“金戈铁马”的转变。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智慧农场1000亩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南浔区以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农业“双强”为牵引,重点实施“13661”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科技强农,农业高质量发展“筋骨更壮”。位于旧馆街道的星光农业抓住南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建设以种植生产、农资投入、农机调度为主要功能的“数字大田”。“数字大田”综合配套了大田物联综合监测站、小型气象站、远程虫情测报站等数字基础设施。同时,通过研发数字化大田物联网络,集合应用5G通信、北斗导航等科技,构建精准施肥、科学施药、节水灌溉等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及生产、烘干、加工、仓储一条龙数字服务系统平台。
同样,在数字渔业领域,位于和孚镇的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鱼塘系统配备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增氧系统等智能设备,其开发的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可实时监控鱼塘内的水温、氧气含量、饵料等信息。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数字渔业、数字大田、数字果蔬、数字畜牧已经遍布南浔全区。
“产业大脑+”助力行业数字化。南浔打破企业间壁垒,串点成线,以行业为单元打造“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开启了全行业、全区域的农业数字化2.0版升级改造。
“实现‘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科技创新是关键。”区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将立足农业领域创新,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力争引进建设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一批科创团队、10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上,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000名以上,培育农创客1000人,培育新农人1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