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孙东玉
在当事人眼中,她是为民解忧的暖心法官;在领导眼中,她是值得认可的业务骨干;在同事眼中,她是披星戴月的靠谱队友。她就是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康山人民法庭负责人柯晓蕾。
从书记员成长为法官,15年来,每一步柯晓蕾都脚踏实地,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是她内心始终不变的追求。“审判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件的裁判,而彻底定分止争、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才是法官工作追求的效果和存在的意义。”柯晓蕾说。
“柯法官,我相信你,我按你说的做。”李某说。作为一起民事案件中的被告,李某有狂躁、被害妄想的倾向,一度认为邻居在迫害她,从而长期以各种方式不断骚扰邻居。期间,无论李某家人、社区、街道、派出所调解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邻居将李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柯晓蕾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从根源下手。在与被告李某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柯晓蕾发现李某最需要的是信任与倾听,此后,她积极引导对方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渐渐地,李某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从刚开始抱怨生活到后来主动与柯晓蕾分享生活趣事。虽然最终败诉,但是李某心态乐观了很多,再也没有去影响邻居。
像这样循序渐进的案件还有很多,自2020年4月调入南太湖法院工作以来,柯晓蕾累计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924件,结案率达94.65%,无超审限案件,无改判发回瑕疵案件,案件调解率高达近90%。
每天早晨一踏进办公室,柯晓蕾就带领团队成员同时间赛跑,一天五六个庭审连轴转、酷暑严寒现场勘察、加班加点写判决。
“调解带有很多不确定性,有时遇到复杂的案子,调解周期长、难度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法官助理朱赟说,她曾跟着柯晓蕾历时三个月调解一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再困难的案件,柯法官都会耐心地‘硬扛到底’,有她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去年10月,“晓蕾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南太湖法院首个以法官个人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在江南车城、粮油市场等14个专业大型市场和产业园内设立了“共享法庭”,同时积极主动对接新区经济发展中的各类司法需求。“经过工作室对接的案件,近80%得到妥善化解,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南太湖法院分管领导徐晶对“晓蕾法官工作室”赞赏有加。
柯晓蕾还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她说:“作为一名法官,可能会有被当事人误解的委屈、会有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压力、会有缺少时间陪伴家人的愧疚……可是,既然我选择了做法官,就应该抓好每一次庭审、写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处理好每一位当事人的来访,无愧于做一名人民好法官的初心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