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突破七十一万标箱

湖州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首位

  记者  董梁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港航管理中心获悉,2022年,湖州港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71.26万标箱,同比增长16.3%,位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湖州港单船平均吨位695.8载重吨,全省内河第一。

  “2022年,水路运输特别是内河集装箱运输有所突破,继续领跑全省,这得益于我市内河骨干航道网络的进一步完善,集装箱的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以及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市港航管理中心介绍。

  去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加快构建通江达海的千吨级航道网络,全年共完成投资3.03亿元,同时不断拓展集装箱运输网络,持续优化集装箱航线布局,形成11条主要内河集装箱航线,吸引了地中海、中远海、中外运、马士基等20多家远洋干线船公司入驻。

  为了改变低小散的港口现状,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临港经济“腾笼换鸟”,去年,湖州加快优化港口布局,深化岸线资源整合,相继培育壮大湖州上港、安吉上港、德清港务、长兴港务等一批集装箱港口领军企业,建设长兴铁公水码头三期、安吉上港码头扩建、长兴天畅智慧物流综合体项目码头一期等一批大型内河港口项目,去年共完成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45.8%。

  得天独厚的水运地理优势让湖州内河水运发展势头良好。湖州港积极培育“双循环”格局,聚焦内河水运发展中的内生动力,不断挖掘“内销”潜力,去年湖州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为41.1万标箱,同比增长58.7%。

  为进一步激发集装箱运输优势,湖州港航为企业物料运输“公转水”,做好“店小二”式服务,以大宗货物“公转水、散改集”课题研究为助推器,深入研判和挖掘湖州内河水运潜能,拓宽集装箱货源腹地,以此提升“公转水、散改集”运输比例。

  “为了让船民安心跑船,解决船民的后顾之忧,我们搭建银企联动平台,不断延伸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创新实施船舶抵押权登记“全域通办”,去年新增集装箱和多用途船抵押贷款5600万元,同比增长296.6%;另一方面联合银行推出“绿色船舶水运贷”等多项信用融资服务,2022年市本级共发放贷款100笔,金额达1.2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通”到心坎里 “谈”出新天地
湖州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首位
文旅系列主题活动挺丰富
留学生 品年俗
市级公立医院门诊有调整
九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完成反馈
高速公路七天免费通行 中心城区公共车位免费停
黄国梁同志逝世
李鸿玉同志逝世
王其昌同志逝世
刘月南同志逝世
李子坤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