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记者 伊凡 文/姚玲利
“过年好!”1月21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的达尼亚尼·努尔在长兴学弟张炳健家中度过了难忘的除夕。
“这是我来长兴读书以来,首次受邀到当地朋友家过春节,我感受到满满的关爱。”达尼亚尼·努尔笑着说。他是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高三学生,去年与刚读高一的学弟张炳健因踢足球结缘,并成为好友。
近年来,长兴职校实施本地学生与新疆学生“同学习、同用餐、同住宿”和“情感融合、文化融合、思想融合”的“三同”“三融”教育模式。高三学生艾丽娜·哈依都告诉记者,眼下正在备战高考,每每遇到数学难题,她请教的良师便是曾经的同桌,一名可爱的长兴女孩。
“新疆来的学生,一年有近10个月在校度过。学校不仅是他们汲取知识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我们是‘家长’,照顾他们的生活,是责任也是初心。”该校副校长顾海林对记者说。
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暖,新疆学生入学那天就感受到了。学校免费提供干净舒适的宿舍,发放生活用品,食堂提供符合他们饮食习惯的饭菜。此外,免学费的同时每个月还能领到助学补贴。这些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独自到他乡求学的新疆学生有了家的依靠。
平日里,学生遇到生病或碰伤等突发情况,老师会及时将他们送到医院。若是碰上烦心事,老师也会主动与其谈心。令高一学生茹仙古丽·依麦尔记忆深刻的是去年生日:“第一次家人不在身边的生日,是长兴同学和老师陪我度过的。大家都很关心我,对我这么好,忍不住落泪了。”
为给新疆学生打造温暖的港湾,近年来,该校成立“石榴籽党员工作室”,不断强化“膳管会”“宿管会”“浙北雪莲”家校联系站和“心灵港湾”心理辅导站,以及学业指导中心和素养拓展中心,全方位送上关爱。
“这是学校发的新衣服,真好!”“第三年在学校过春节,我们一起吃了年夜饭,包了饺子,大家还一起跳舞。” 新疆学生纷纷把最美的相遇近况分享给远方的亲人,传达在第二故乡收获的温暖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