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梁
本报讯 昨天,在京杭运河湖州段南浔区练市水上服务区旁,一艘艘运输船缓缓靠岸,船民们从船上拖出电缆,接上岸电,船内生活舱即刻通了电。“今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岸电设施达到20套,受到船民欢迎。” 市港航管理中心介绍,下个月,我市还将新增10套岸电设施,全年岸电使用量力争同比增长10%以上。
除了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加速布局,今年我市将多措并举抓好水运领域低碳治理,另外在船舶污染物接收、码头整治、新能源应用再突破方面布新局,用“四轮驱动”确保生态绿港建设继续领跑全省。
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每天湖州航道上的运输船只来来往往。“上个月,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点开始投入使用,解决了我们船舶污染物如何处理的难题。”湖州市交通绿色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湖州港区共有船舶污染物接收点182处,这些收集起来的污染物都会集中上岸回收处理。1至2月,我市已累计接收、无害化处置船舶水污染物1390吨。今年,全市将继续提升污染物接收能力,力争新增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点 10个。
在内河水运污染防治方面,今年我市紧盯港口码头和船舶“两端发力”。到今年底前,我市将采取淘汰取缔、样板示范、规范提升等措施,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环保条件、土地使用和生产能力等方面,高标准完成全市营运码头提升任务。以危险货物运输、船舶防污染为重点,今年,交通执法部门将重点对港口企业防污染设施、船舶污染物上岸、船舶污染物相关法定文书进行定期检查,并常态化开展登轮和防污染检查、船舶燃油抽检 ,严打生活污水、泥浆偷排等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追究刑责。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推进湖州新能源船舶运输示范航线试点建设,投运1艘纯电动货船,目前,相关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计划到2025年,长湖申航道将投入5艘以上纯电动货运船舶,实现商业化营运,沿线配套充、换电站建设基本完善,换电模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