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看见》栏目报道了我市多个小区存在“飞线”现象,部分桥下空间杂乱无章等问题。欣喜的是,曝光后各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想出了很多高招妙招,比如,设置集中充电桩减少“飞线”乱接乱拉;又如,将桥下空间打造成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一举多得。
有人会问,这些问题很普遍,存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何必如此较真?但反过来想想,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如果不及时解决,影响的是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的是城市文明的整体形象,绝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前,我们正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如何在众多创建城市中脱颖而出?比拼的是内涵、是形象,也是细节。事实上,有实力参与竞争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硬件方面已无太大差距,相反那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更能展示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实力。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意味着要求更高、标准更严、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小事”“小环节”等细节的完善,就不可能有全局的胜利。上月底,我市全域拔除了2万多根废弃线杆,既美了城市形象,也赢得了百姓叫好。现实中,类似废弃线杆这样的短板还有不少,比如城市“牛皮癣”、卫生死角、施工扰民等,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城市文明能不能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像整治废弃线杆一样,盯着事情、花着力气、想着办法,既用好放大镜,也用好显微镜,把各项工作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下一块死角、不放过一个漏洞、不忽略一处盲点。
创建成于一点一滴,文明在于一言一行。广大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在这场没有局外人的大考中,每个人都应以城市主人的身份倾情投入。比如倡导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爱惜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随意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只有人人都能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那么我们的文明成果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城市之美,美在文明;文明之美,美在细节。抠细节、重细节,我们的生活一定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我们的城市一定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