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人”要外引也要内育

  近日,江宁区“新农人”学历提升班开班。不同于从前“新农人”学历提升教育仅限于“体制内”农技人员,此次我市首次将学历继续教育提升班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或具体从业人员开放。这意味着很多扎根田间地头的农民,也能一圆“大学梦”。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近年来,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活力的青年人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梦“希望的田野”,争当“新农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今年全国两会,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才能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新农人”队伍,我们需要吸引像魏巧这样的能创新敢创业、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人”积极返乡,同时,也不能忘了为本地有长期务农经验的“老农民”提供提升自我、与时俱进的机会。毕竟,“新农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农民”的支持和帮助;“老农民”接受系统化培养,也能变成理论实操兼具的“新农人”,壮大本地“新农人”队伍。江宁区此次举办的“新农人”学历提升班,不仅为基层农民叩开了大学“校门”,还通过招生信息点对点送上门、组织农民进行考前辅导等一系列精准举措,帮助农民提高录取率,是内育“新农人”的务实举措。

  未来,内育“新农人”,还需继续整合本地教育资源,拓宽培养渠道。以前,农业专家到生产一线为农民授课,受上课时长和内容限制,农民往往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而江宁“新农人”学历提升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将花费数年时间为学员们专业授课,从而系统化培养理论与实操兼具的“新农人”。江宁区的这一创新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值得推广。南京教育资源丰富,今后要瞄准农民实际需求,精心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质师资团队,稳步扩大培育规模,让更多基层农民从“田头”走进“象牙塔”。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坚持外引内育并重,培育壮大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宋紫倩,载《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真正让民企感受到“一视同仁”
“新农人”要外引也要内育
平常心看待“公务员微专业”
让“花经济”再多些“花样”
花式调研
为一碗牛肉拉面立法的深意
村务公开栏未必一村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