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汉霖
本报讯 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无感监测”评价和经济生态环境相关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召开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评价和经济生态环境工作推进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创新建立“1236”营商环境工作体系,打造具有个性化和辨识度的营商环境工作标志性成果。“浙里营商”数字化平台发布的2022年度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我市“无感监测”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杭州市。同时,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在全省53个县(市)中分别排名第3位、第5位、第9位。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解读了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评价体系,并汇报了经济生态环境面上工作推进情况。市经信局、交通运输局、金融办、大数据局分别围绕产业生态、流通生态、金融生态、要素生态标志性成果打造情况作主题交流。
会议要求,各单位、各区县要聚焦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评价和经济生态领域重大改革,做到站位更高、目标更明、监测更密、整改更快、对接更紧、责任更清,紧扣企业需求,解决一批共性问题,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无感监测”评价提档进位、经济生态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