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今年全市“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工作部署中,按照“春看谋划、夏看热潮、秋看攻坚、冬看蝶变”的要求,谋划各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如今,半年度将至,这些标志性点位打造工作到底进展如何?5月19日上午,来自《看见》市民观察团的10名观察员参加“看见行”活动,走进长兴县、安吉县,一起来看看这一季,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
新闻回放
谋划开展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是推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走深走实的创新之举,旨在通过一地一域的持续变化,推动全市全域的整体蝶变。
3月18日,《安吉大余村建设:“变”中焕发全新“活力”》;3月21日,《长兴:串“珠”成“链”推动首位产业集群发展》……今年,市委谋划推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为全方位展现这些标志性点位的推进力度、速度、进度,湖州新闻联播、湖州日报和南太湖号从3月16日起,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中同步推出区县“四季看变化”蹲点报道系列,助推这项工作争取更大突破的同时,也让更多老百姓在“四季看变化”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现场探访
长兴:计日而待 未来可期
“这个体量具象化的话,可以满足多少新能源的用电量啊?”“如果按照现在用50度电的新能源车来算,我们项目投产后,按照规划,满产12GWh动力产线每年可以保障大约24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在长兴县捷威年产18GWh新能源电池项目的现场,听完项目负责人任红营的介绍后,观察员走进了施工现场并提问。
该项目于去年1月动工建设,总投资67亿元,建设工期到2025年。目前正在进行一期设备的安装,计划下个月一期项目将进行产线联调联试。
“虽然只是个工地,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你看整个施工现场,忙碌但不忙乱,十分有序。我还是蛮期待投产之后的,毕竟新能源电池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观察员陈飞参观在建厂房后表示。
长兴的第二站,观察员来到了吉利高端纯电车型总成部件项目现场,这是一个工业有机更新项目,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利用现有的吉利整车基地厂房及设备,购置导入纯电车型总成部件的所需设备,与现产品共线生产,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台套高端纯电车型总成部件生产能力。
“我们项目是去年11月动工建设,目前正在基础施工,部分钢结构安装,计划到6月底第一阶段主体钢结构搭建完成80%。”长兴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胡伟告诉观察员,“未来应该能进一步壮大长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为湖州打造八大新兴产业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大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更形象的认知,市民观察团的第三站来到了长兴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项目。
“我们这里4秒钟一个零件,1分钟一台车下线,2022年累计完成生产18万辆……”坐着观光车一进车间,大家就被一群机械臂震撼了。
“没想到现在国产汽车制造智能化程度这么高,都是机器人,这么大的车间,都看不到几个员工。”观察员王利亚一边拍照一边说,不管是新能源电池还是汽车,企业硬件设备好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能又大,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受益,“买车开车肯定更安心了!”
安吉:日新月异 一路生花
今年,安吉县“四季看变化”主要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
市民观察团来到的第一站是余村大道全线美丽风貌改善项目87项点位中的“南屿茶事亲水露营地”。
“我们今年全线改造提升共10大节点、87项微改精提项目。分别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然和谐、空间共享原则,对余村入口节点、园区、网红建筑等节点进行全线风貌改善提升……”在一块巨幅展板前,余村(山川)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总工程师胡亮介绍,目前,春看增绿补绿,一季度抢抓抢种,已完成绿化美化6.8万平方米。接下来,夏看拆改现场,到小微园拆迁区块看园区风貌改善成效;秋看功能完善,会有炫丽时空隧道、浒溪夜市亮化提升成效……
“曾经这里是绿道驿站配套的公共用房,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利用率也不高。”“南屿茶事”主理人林志远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这里改造提升后,他又陆续引入了咖啡经济、露营烧烤等经济新业态,目前,旺季月营业额能达到20万元。
“这是从蝶变到蜕变的过程,年轻人从创业到创新,在这里,他们看见了更多机遇和希望。”观察员卞洪斌感叹。
随后,市民观察团来到了余村的入口门户节点“青来集”项目,随机走进的是余村数字游民公社。3月中旬,这里刚刚完成室内装修。
和常见的办公区不同,宽敞的大空间,有小舞台、茶水间……还有宠物狗陪着主人工作,氛围轻松。
公社负责人许崧介绍,来这里的工作者都是“只要有电脑,只要有网络有电,就能够工作,就能够获得收入”,比如程序员、自由译员等,“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乡村集聚更多有创意的年轻人,助力共建乡村振兴。”
“青来集”是乡村青年人才社区项目,今年1月底项目启动实施,目前A区所有空间功能定位和入驻企业基本确定,改造完成后落地项目涵盖了数字经济人才项目孵化等一系列数字经济领域轻资产项目。B区块主要以总部经济、成长型数创公司为主,规划总投近1亿元。
离开“青来集”,市民观察团来到余村全球合伙人共创共富示范项目——余村印象区块,这里也是全国首个铂金级乡村碳中和建筑,由主体建筑+创意田园两部分组成,一季度已经完成的点位是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和国漫咖啡馆。
“去年底,我们和已经入驻的全球合伙人共同发起‘青年共创行动’,搭建青年与乡村互动的平台。”天荒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鑫介绍,今年发布大余村O2音乐文化圈计划后,集成迷笛新青年等头部余村全球合伙人优质项目,4月份这些合伙人在余村印象大草坪举办迷笛艺术周首场音乐节活动,1000张票一发售就一抢而空,现场还有本地的美食集市,成功引流变现。“围绕着‘四季可感’,我们计划开展青年社群、乡村民俗等多主体、多类型、文旅社群活动260多场,一季度已经完成了60余场。”
“人才想要的,他们都想到了,并且努力去做。”观察员王锋在参观后表示,这一次来余村,让他感受到了乡村和年轻人的双向奔赴,余村打破了行政村的边界,为当地的发展植入了更多丰富、年轻的新业态,并且形成了集聚效应,“这是一个年轻的乡村,日新月异,一路生花。”
看见有感
朱威: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带着学生走进家乡这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跳出教育谈教育,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培养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管连明:
“老典型”余村如何讲好旅游“新故事”?
首先,未来不妨探索“四季主题”旅游融合活动,让大家感受余村一年四季不同的美。其次,抓住机遇,规划先行。不搞“千村一面”,要各有各美。第三,产村结合,促进农民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朱志刚:
长兴作为湖州装备制造发达的区域,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技能型人才;安吉要打造新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更需要有创意、有想法的新青年来落地生根。这也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政府搭好台,企业才能唱好戏,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发展红利。
宋源:
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何以发生”的答案就在这里,“青年+乡村”,这就是答案。希望未来,这些年轻的项目能够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年轻人喜爱的自媒体平台扩大知晓度,通过主题生发,和而不同,让发展创新更有力度。
张茜:
一个“新兴”,一个“活力”,共同指向一座城市的希望和未来。目前,经济社会已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湖州要打造广阔的舞台吸引人才、创造包容的环境爱护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为城市的创新发展“蓄势增能”,让湖州真正成为人才梦想成真之地。
曹月琴:
经济要发展,就要引进开发智能化的新技术。而余村,作为乡村旅游的标杆,他们正在不断创新旅游思路,引入年轻人喜欢的经济新业态。未来的乡村,都要有这样的年轻思维,让湖州乡村旅游被更多人“看见”。
专家点评
科技助“兴” 人才来“安”
程兆麟
现代企业生产中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五类: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数据,其中劳动力和技术是最活跃的要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不断提升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卫生、金融等各个方面,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人才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源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人才不仅能直接创造产品价值,更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近年来,我市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招引方面的政策力度相当大,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是也需要注意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监测评估,以便更好地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