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旭 通讯员 胡敏惠
本报讯 “莫师傅,天热了病虫开始多了,我那块地可以用什么药防治啊?”近日,在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的共富基地内,基地生产负责人莫忠华认真的回复着员工们的各种种植问题。
这是长城村共富基地内再平常不过的画面。这个季节,一株株长约20公分的芦笋伴随着泥土的芬芳,青翠挺拔,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打包外销。据悉,今年预计一亩地产量两千公斤,产值约2万元左右。
党员引路、群众赶路、促进就业增收。在长城村共富基地,可以看到很多芦笋行业的先行技术,率先试种推广新品种;建立科学严密的喷滴灌系统;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破解水旱轮作难题……日益成熟的新品种和日益精进的新技术,不仅为共富基地带来大的效益,并通过“芦笋青青”志愿服务队和乡贤会这样的社会服务组织以及定期在长城村文化礼堂进行的种植培训,将多年探索总结的新技术最大限度惠及到周边其他芦笋种植户的基地上,比如和平镇横涧村党总支组织低收入农户来参观学习,发展芦笋产业,带动他们增收致富。现长城村共富基地的7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和平镇长城村通过建立芦笋合作社、残疾人共富基地、芦笋精品园等多种方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强化产业帮扶,不断做大做强芦笋产业,持续提高村民收入。
“下一步,长城村将以‘党建+基地+笋农’模式,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聘请各方面专家对芦笋种植进行指导,引进更新的品种,增加群众的芦笋种植面积,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长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文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