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太湖新区

实干担当激发“核心引擎”强劲动能

  魅力新城区、城市新核心,一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在太湖南岸加速铺就:康山万亩大平台吸引不少优质项目争相落地,南太湖未来城一幢幢高楼拔节生长,“企业家会客厅”里满是欢声笑语,老旧小区改出了乐活新天地 。

  改变远不止此。自“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开展以来,南太湖新区一直在奔跑,时刻在努力。生逢其时,新区是幸运的。但幸运的加成一定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

  过去的一年里,新区的成绩都在数据和实绩中:工业投资增幅连续23个月领跑全市,2022年度获得区县综合考核一等奖,2023年一季度获得区县比拼“奔跑者”和全市投资“赛马”激励……新区正扬帆,奔赴未来之城。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7月骄阳似火,新区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在康山万亩大平台,总投资109亿元,占地约497亩的卫蓝新能源湖州基地二期项目奠基仪式如期而至。就在上个月底,该项目一期已达产,并正式向蔚来汽车交付360Wh/kg锂电池电芯。接下来,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GWh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221亿元。

  这对新区进一步打造浙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助力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全省大湾区建设首批成立的“四大新区”之一,全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引擎”,新区肩负着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的重要使命,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嘱托,不断稳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今年以来,新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围绕市八大新兴产业链布局,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等招大引强,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项目招商和推进等方面,新区创新打法,再加上开放的奋进姿态,独特的区位优势,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加速了优质资源的集聚。1至5月,新区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1.4%,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62.5%;3亿元以上项目竣工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6.3%。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预计上半年认定市“大好高”项目14个。

  抓住了项目的“牛鼻子”,新区的经济运行也稳进提质。1至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高于市均10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均排名全市第一。

  产业是经济稳进的硬支撑

  连日来,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条自动化产线上,产品不断装配下线。今年1至5月,企业市场占有率38.2%,稳居国内细分市场份额第一;

  总投资120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的生产线,最近都陆续投入试生产。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成为年产30GWh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

  位于半导体产业园的汉天下射频芯片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厂房主体结构全部结顶,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64亿套移动终端及车规级射频模块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项目建设快、企业活力强,让新区产业韧劲十足,也让新区经济发展动能澎湃。过去的一年,新区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聚焦补链延链优结构、打造链主型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辨识度和集聚度。特别是新能源产业,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未来五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其中,新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群成功入选浙江省“新星”产业群,新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电系统)成功入选省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协同区。湖州南太湖绿色金融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三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获批全省新区首个全省区域节能报告。

  此外,永兴材料连续六年评为湖州市“金象”企业,认定为第一批湖州市链主企业;卫蓝固态电池列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欧锐杰等4家企业认定为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产业是发展之基。新区敢于破旧立新,并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理念厚植于心,聚焦高质量绿色发展,纵深推进工业有机更新,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构建“3+1+N”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游居相宜”的新区样板。

  创新是制胜新赛道的动力

  新区是一座以创新基因铸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好改革牌,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今年以来,新区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继续锚定“两城”“两谷”“多园”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力打好“科研院校引领创新、高端人才带头创新、平台园区集聚创新、科技企业承载创新、社会各界支持创新”组合拳。

  4月底,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开园,这是新区推动“一院一园一平台一基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面向半导体、智能芯片、智能控制设备、智能领域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智能制造、光电科技、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招商、企业孵化与产业加速服务。

  与此同时,新区在扩量提质、培大育强、招精引优等方面不断突破,高质量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多类型孵化载体,推动创新创业。去年以来,新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均列全市前列。

  立足“芯”风口,新区携手上海张江高科与湖州市产业集团,重点围绕芯片设计、芯片检测等共同打造半导体产业园。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签约优质项目16个,总投资94.85亿元。

  创新制胜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区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数据显示,1至5月,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综合排名全市第1,招引大学生6939人,其中青年大学生1854人;新招引博士37人,其中青年博士14人……

  眼下,新区正在不断完善创业就业配套政策,并推出“才聚西塞山 创享南太湖”品牌,构筑人才“服务链”,全力建设青创“生态圈”,吸引更多青年积聚新区、梦创新区、扎根新区。

  实干是奋进新征程的底气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从2019年在长三角地区首次亮相,从一路追风到渐有领风之势,新区这个“小个子”越来越不容小觑。

  在高质量画卷徐徐铺展的背后,是一支凝心聚力、不辞辛劳,难题必破、大仗必胜的南太湖开路先锋。去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大赛场,聚焦街道、部门、村社、企业、干部、群众六条赛道,开展“六比六优”攻坚行动。大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干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重塑区街权责体系,将发改、经信、商务、统计和投促局、旅发局、科创中心、人才中心、招商中心9个方面工作下沉到街道,设立专业经济社区,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进企业、进单位,实现政企服务“面对面”“零距离”;

  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向智慧化“政务综合体”转型,建设全市首个集休闲、金融、商务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企业家会客厅”,并入选省级“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试点;

  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举办17期“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解决涉企问题135个、满意率100%。

  与此同时,新区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堵点难点,推行“民生事项下沉办、企业事项集中办、招商项目全代办”等举措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在惠人才惠企业等方面政策力度加大、兑现及时、阳光便捷。

  年轻却不被看轻。新区一直用十足诚意、满满心意,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之城,真诚为企、真心待才,这里已然成为“心向往之”的城市,被更多人坚定地选择。

  未来,更多的能量都将汇聚于此。登上南太湖未来城的观景台,一支支建设大军正在奏响“平地起新城”的澎湃乐章。作为“四季看变化”的标志性点位,这里,就像是这座新城的缩影,每天都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期待,南太湖畔的新区,接着向高而攀、向远而行。

  文/王家慧

  本版图片由南太湖新区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实干担当激发“核心引擎”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