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晶晶南浔”擦亮生态底色

曾忆江南好 今添新图景

  诗人说,江南水乡,可以栖灵魂。这句话到了南浔,就有了生动的注解:

  这里有着一河两岸的绝美风光,有着千年古镇的深厚底蕴。碧水、蓝天、绿树、田野勾勒出“只此青绿”的美景画。

  南浔区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增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南浔区对蓝天碧水净土的执着,带来诸多荣誉:五夺“大禹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布全省首套幸福河湖建设及评价的地方标准规范……徐迟笔下的“水晶晶南浔”正化为现实风景,诗意南浔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催生美丽经济,书写生态富民的锦绣篇章。

  源头管控  工业产业添新绿

  走进浙江省红利富实木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木材进行加工作业,选材、切割、打磨、上漆,整个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几条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企业内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

  “截至今年5月底,我们产品销售额已达1510万元,比去年提高26%。”销售增长的同时,更让公司负责人津津乐道的是,今年公司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处理工艺的改造,废气治理设施已更新成再生颗粒活性炭设备,有机废气已从进口浓度的300mg/m3到出口浓度的9.5mg/m3,预计能降低企业VOCs排放量约15%。

  传统木业、电机、电梯等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油漆、绝缘漆等,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大气污染物重要来源。

  为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南浔区积极下好源头管控“先行棋”,在全省率先实施源头替代的基础上,率先又对该区300余家涉VOCs企业推广颗粒状活性炭再生治理模式。目前全区累计完成150余家企业颗粒状活性炭再生治理模式的改造。

  “分散吸附—集中再生”VOCs治理模式,具有活性炭可溯源、过程可管控、治理高效、成本能降低等优势。与蜂窝状活性炭吸附等低效治理技术相比,采用颗粒状活性炭统一再生治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综合成本17.6%至38%。

  同时,南浔区通过靶向施治,强化涉溶剂型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使用,推进木业、电梯等行业源头替代,今年已完成61家企业源头替代工作。此外,对重点涉气企业生产工艺输送环节、物料储存场所、废气污染物治理设施等点位进行提升改造,完成整治提升企业35家,源头降低企业VOCs产生量约15%。

  源头根治,需落实在标准门槛上。为此,南浔区在全国率先制定木业绿色生产地方标准规范、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标准《电梯绿色生产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源头替代及废气治理技术规范》等,明确企业在废气收集、处理、排放控制、固废处理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源头替代工作提供保障。

  无废城市  变废为宝提效率

  无废城市,“废”是题眼。

  梳理南浔区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发现,打造无废城市的关键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其中,激活固废产业活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南浔区打造无废城市的关键一招。

  企业中的废活性炭通过连续碳化再生炉和活化炉“改造”后,即可固废“资源化”再生利用,这样的场景你见过吗?如今,位于南浔区和孚镇湖州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的区年再生处理5000吨废活性炭项目现场就可让其变废为宝。

  “我们通过资源再利用,定期收集企业产生的废活性炭,再生处置后回用于企业废气处置,确保企业活性炭吸附装置有效运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升级后,将有效帮助全区企业处置废活性炭,减轻废活性炭产生企业的储存负担,改善企业环境。目前,该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97%。

  近年来,南浔区不断探索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路径,努力建设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的重要窗口,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不仅是工厂的工业固废,百姓生活垃圾的处理亦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小事”。

  剩菜剩饭、烂菜叶、水果皮……这些常见的餐厨垃圾,其实是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资源:能产生沼气,能发电上网,还能制成有机肥料等。

  南浔区健全易腐垃圾“统一收运”制,居民小区产生的垃圾实现专人专车专运,在全市率先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置体系。

  小到生活垃圾分类,大到工业固废处理,在南浔现已形成生活垃圾智慧化治理模式、再生资源收运处新模式等一批无废处置模式,也正是有了这些模式的“打样”,无废城市建设蔚然成风。

  生态联勤  交界处成共建带

  生态问题,最难的在哪?交界处,俗称三不管地段。

  南浔区的做法是:不仅管起来,还要合力管,并且动作频频:

  建成投运全省首个陆上基层生态联勤警务站,由公安、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劳动监察五个部门联合派员常驻,联勤联动,及时高效处置基层生态环境案件,成立全市首个水上生态联勤警务站,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异地协查等联动机制,提升基层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能力;

  在全省率先建立跨省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建立“跨省联合河湖长”队伍,实现跨行政区域的上下游、左右岸河长之间交叉联动巡河,问题隐患交办无缝对接、即知即改,构建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和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目前已实现区域内所有跨界河湖“跨省联合河湖长”全覆盖;

  在全市率先与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桐乡市开展生态环境跨界联合执法行动,围绕厘清职责分工、依规履行职能、共同化解纠纷等打破三地行政部门和区域之间的壁垒,合力检查边界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水气污染物排放、固危废贮存处置等情况,助力边界区域环境共防、共建、共保;

  生态联勤联出了好环境。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及4个行政交界出境断面水质均值始终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达标率100%。

  生态联勤也联出了好作风。在常态化开展执法监管的基础上,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四联”机制、“公检法环”联动、“生态环境监督员”等制度成功化解了一批江浙两地跨界企业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实现从机制的“后续监管”向“源头预防”转变。

  文/陆晓芬

  本版图片由市生态环境局南浔分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水晶晶南浔”擦亮生态底色~~~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曾忆江南好 今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