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禹越创新“文化礼堂+”模式

  通讯员  王佳敏  记者  廖莹 

  本报讯  浙工大屏峰校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日前走进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文化礼堂,体验当地特色生态研学项目。

  文化礼堂作为村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不单是村民的活动阵地,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如今,禹越镇各村文化礼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多元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依托万鸟园景区和大禹生态农庄,三林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型文化礼堂。同时,结合礼堂推出生态研学、非遗研学等特色项目,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东港村与徐家庄社区整合两地文化资源,打造共享型文化礼堂,实现活动联办、幸福合享。天皇殿村以桑为媒,打造蚕桑文化礼堂,连续举办四届蚕桑劳动技能大比拼,共庆蚕桑大丰收。高桥村以“中国淘宝村”为契机,推进电商文化礼堂建设,把礼堂内8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创建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基地,传播文化新业态。钱塘村建成水乡婚俗文化礼堂,搜集整理展示各类婚俗礼仪和节庆物件,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今年,禹越镇启动“心有所寄”精神富有行动,整合辖区文化资源,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开展“输送式”点餐服务、“多元式”周末礼堂日和“品牌式”村落文化节等活动,惠及群众 5万余人次。

  “在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好本土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利用有形文化阵地,构筑共富精神家园。”禹越镇党委委员沈霞表示,“文化礼堂+”模式不仅推动了各村文化礼堂深挖自身禀赋,成为农村文化新地标,同时,也活化了几代人的乡愁记忆,助力实现乡村精神富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社区来了一群“新芽议事员”
“敲门”行动筑安全防线
村里开起共享自习室
养老护理员擂台比绝活
绿色环保行动进社区
乐享暑期
夜巡夜查护一方平安
禹越创新“文化礼堂+”模式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新安做活土地资源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