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 鼎
“你们的稻蛙太受食客欢迎,无论如何帮我订一批。”近日,来自江苏省宜兴市茶缘农庄的业主沈红芳又一次拨通了长兴县和平镇吴村村稻蛙共富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徐安松的电话,表达了再次采购稻蛙的意愿。今年上半年,整个基地的稻蛙销售额突破80万元,随着在长三角地区销路的逐渐开拓,供不应求已成为这里的常态。
深受市场认可的稻蛙是吴村村最近几年推出的生态农业养殖项目。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的同时,也带来了全市唯一浙江省稻渔共生重点示范基地试点单位的荣誉。然而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
“土地是农村的根基,370亩土地不能就这么荒废。”吴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发荣回忆道,经过多方考察,去年该村流转了这370亩闲置土地发展稻蛙养殖产业,秉持“党支部+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指着基地内一片片绿色的稻田,徐安松告诉记者,水稻可为蛙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而蛙类又是稻田的捕虫能手,它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助力稻谷无化肥、无农药、纯生态种植,基地运行第一年产值就达到了480万元。
随着基地步入正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推进村民共富成为贺发荣的新打算。依托村党支部的“红色堡垒”作用,全村党员干部对周边乡村低收入农户家庭进行走访,最终安排6个村共十余户低收入农户进入基地工作,并由老党员徐安松全程对接帮扶,传授“稻蛙共生”种养技术,让低收入农户在工作的同时,收获了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除了薪资报酬,年底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股金分红,产生“1+N”的经济效益。同时,稻蛙产业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就近务工,解决近50人的就业, 每人日均增收150至200元。
在结束采访时贺发荣表示,今年吴村村计划开展稻蛙二期种养计划,以党支部为引领,带动更多的农户开启共富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