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200斤黄桃马上打包,明天一早就给您送过去。”8月9日下午,新区杨家埠街道西塞村村委会副主任薛亮在接到了团购电话后,立即通知农场做好准备,确保果品可以第一时间发出。
“最近比较畅销的是黄桃、西瓜,基本上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到几千公斤,有些是送到超市、水果售卖点,有些则是社区团购定的,直接送到客户家门口。”薛亮说。随着销路不断开拓,如今,农产品供不应求已逐渐成为西塞村的常态,仅今年上半年,该村果蔬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据悉,西塞村是新区重点农业种植村之一,拥有家庭农场17家,有西瓜、桃子、葡萄、竹制品和茶叶等农产品20余种。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产量提高,且以往该村缺少固定的销售渠道,产品逐渐出现了供大于求、难以销售等问题,在部分“跟风”的种植产品上则更为明显。
这一情况让西塞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逐步意识到,要想让全村的农产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整合好本村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推动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我们联合全村所有家庭农场成立村级强村公司,将各家产品整合到一起,通过社区团购和线上小程序等方式售卖给市民和游客,”薛亮介绍。
“葡萄马上就要大量上市了,大家注意关注这两天的葡萄成熟情况,已经成熟的就可以摘下来了。”在来发家庭农场一角,农场主张来发正指导工人打理葡萄藤。作为西塞村最大的家庭农场,来发家庭农场总经营面积450亩,其中,葡萄种植了近15亩。
张来发告诉记者,以往,自己每天都要早上7时前,开着货车将农产品送到水果超市和相关企业,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销售渠道,常常要为了将水果卖出去操心。“我们农民只懂种植,也不知道销售渠道和模式,卖不出去就只能干着急。”谈及如今的社区团购,张来发难掩喜悦之情,他表示:“今年有村里带着我们,葡萄有了新销路,我们也不愁葡萄没地卖,干劲更加足。”
如今,有了村里提供的销路保障,西塞村各家庭农场有了更多的精力在产品上下功夫,全村农业种植业迎来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