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1至8月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45万余亩

  记者  徐  震

  本报讯  9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长兴县虹星桥镇港口村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只见晚稻已经大面积的抽穗扬花,部分已经开始收割。种粮大户王云满脸欣喜:“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今年产量肯定高于去年。”

  每隔25米有一个灌溉口,潺潺流水涌入稻田;大路四通八达,收割机畅行无阻;新建的泵站高效节水……虹星桥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刘光清告诉记者,这片高标准农田于今年初建成,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扩宽了道路,引进了4种优质水稻品种,“预计亩均粮食产量增加10%以上,节水25%左右,节电30%以上。”他说。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种植业处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田建设百日攻坚和工程质量百日整治“双百”行动为抓手,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和质量双提升,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1至8月,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4514万亩、改造提升2.4678万亩,分别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89%和74%,完成投资1.6138亿元。

  高标准农田上,科技种田渐成风景。走进位于南浔区善琏镇皇坟村的高标准农田数字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田块的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工作人员在手机上一点,稻田旁的管道出口就会出水,开始灌溉。善琏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国荣介绍,高标准农田覆盖面积2956亩,目前已实现无人机播种与喷药,亩均节约人力50%以上。同时,实现管道节水灌溉全覆盖,亩均节水20%。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我市夏粮的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实现了“三增”。今年将实现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改造提升3.3641万亩,让乡村振兴更加“地”气十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区县
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头发靓了,日子也“靓”了
儿童友好社区及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发布
自制礼物谢师恩
新一批慈善项目集中签约
重担压肩不言弃
3个公共文化空间获评浙江最美
文化礼堂托起幸福“夕阳红”
德清打造全国“智驾”之城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