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施工不亚于一场精细化手术

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竣工

  记者  宁  杰

  本报讯  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重大项目有了最新进展。由市房总集团代建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日前通过竣工验收,将在近期全面投入使用。

  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东侧毗邻市第十二中学处,一幢6层楼高的退台式建筑率先映入眼帘,往里深入就看到一处地下车库入口。“以前提起第一人民医院,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空间小、停车难。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本次改扩建项目利用有限空间,新建了眼前这幢医疗综合楼和地下车库。”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83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综合楼面积0.7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骨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多个科室开展医疗服务;地下车库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共划有停车位524个,通过连廊设计与医院原有地下车库相连。

  “相比于其他新建项目,本次项目是在医院原址上进行改扩建,周围既有文保建筑,又有学校和居民住宅楼,对施工要求更高。”该负责人说,“首先是医疗综合楼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不过20米的距离,为了不影响正常采光,我们采用了退台设计,充分保障居民楼日照时长。”

  在地下室施工阶段,由于地下室所处位置在市第十二中学操场下方,项目组放弃传统“底板—负一层板—顶板”的施工顺序,在全市首次尝试采用“顶板—底板—负一层板”的半逆作法施工。“通俗点讲就是先给地下室盖上‘帽子’,再向下开挖。一方面,水平结构梁板顶板完成后,可以同时作为支撑传力构件,更好地维持基坑稳定。另一方面,地下室顶板上可以堆放、运输材料等,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施工场地空间不足的问题。”该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确保周边建筑安全,项目组在地下室开挖前,提前在基坑靠近医院6号楼、学校道路等重点部位的南侧、北侧、西侧打入拉森钢板桩,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同时,由于医院所处地块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室施工时还在基坑内设置轻型井点,根据监测情况随时平衡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安全。

  “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都将工程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不仅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周边建筑及道路进行观测及地下水位监测,还在考虑学校、医院、居民的作息时间及早晚高峰禁行的基础上,对施工时间、道路运输作出严格控制,全力减少扬尘、噪音等污染。”该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我市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汇商聚智添砖“新青年城市”
防灾减灾进校园
党建联建促振兴
施工不亚于一场精细化手术
千里助学传温暖
菰城原始瓷设计获金奖
关爱服务送到家
市政协专题调研数字经济工作
关于苏台高速息塘大桥上跨 S213(K35+150)工程延期施工的公告
通知债权债务人申报债权债务的公告
遗 失 启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