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李斌 记者 姚思思
本报讯 德清县医保局今年通过抓牢支付方式改革这个牛鼻子,将购买医疗服务向价值医保转型,形成医保、医疗“双守门人”。
“以前,医保是购买服务,医院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检查,医保按项目付费,导致医保基金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近日,德清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的钱是用来保障百姓健康的,医保基金的使用绩效更值得关注。
德清县医保局深入实施“总额预算包干、结余考核留用、超支合理分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调动医共体内部控费提质的积极性。该局以慢病管理为抓手,推动医共体全面加强慢病精细化管理,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绩效,从强监管向“服务+监管”模式转变,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域医共体运行新机制,激励和促进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基金可持续事业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该县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可支付月份、城乡居民可支付月份分别从2019年的3.82个月和0.8个月,增长到目前的6.5个月和5.63个月。老年人慢性疾病直接门诊和住院总费用分别下降21.18%、36.3%,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分别提升22%和12%,有效降低了“两慢病”的住院率和并发症。
与此同时,德清县医保局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持续完善各健保集团和其他开展住院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医共体内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引导医疗资源高效配置,倒逼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推分级诊疗,促进医防融合。
据介绍,目前在德清已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群众就医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德清武康健保集团副院长陆国强介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实打实的奖惩机制让我们从心里算了两笔账,从经济账的角度,规范基金使用,兑现结余留用,将实现医保、医疗、患者的三方共赢。从风险账的角度,规范基金使用,能有效维护医院健康发展和良好形象,保护了医保医师的执业安全,拒绝基金违规、共建‘清廉医保’已经成为医院和医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