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与家家户户的“菜篮子”息息相关。
如果你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摊位乱糟糟、地面污水横流”,那你可能很久没逛农贸市场了,如今的“烟火气”也有了“精致感”。
“我住在红丰新村已经快20年了,一直在这个市场买菜。”近日,记者来到红丰农贸市场,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个菜场改造前后的变化真不小,以前走进来黑乎乎的,不少摊位东西堆放得乱七八糟,现在整个市场非常亮堂,店铺整洁、井井有条。地面变化也特别大,像卖水产这边,以前地上总是湿漉漉的,现在就算外面下雨,地面都很干爽。可以说,现在逛菜场是一种享受。”
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连通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和城市文明的“新窗口”。农贸市场在改造中如何兼具“烟火气”与“精致感”?
“我们除了对市场整体装修、招商布局等进行硬件改造外,还运用智慧化农贸系统,结合实际情况,按‘四星五化’标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同步推进实施商户考核积分制,打造形成‘市场是我家’的和谐经营环境。”红丰农贸市场负责人金强介绍,他们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坚持不重样不定时不定点检测,检查商户的进货凭证、“浙食链”溯源等相关内容,从各方面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据悉,今年市场监管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涉及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农村阳光食品小作坊建设等方面,这些民生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吴兴区的湖州吴越坊酒业有限公司,一走进生产车间看到,地面干净整洁,墙壁雪白。“今年,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厂区在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造提升。”公司负责人姜旭良介绍,今年年中,公司生产车间重新安装了挡鼠板,门框进行了不锈钢包边,墙壁和房顶都安装了环保板材。软件方面,安装了监控并纳入阳光厨房管理,规范台账,加强人员培训。
“今年以来,我们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农贸市场‘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定位,通过抓机制、抓重点、抓创新、抓统筹,推动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园区化管理、文旅化融合,推进农村阳光食品小作坊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22家申报创建放心农贸市场累计投入创建资金4320万元,改造面积近8.5万平方米,创建超额率46.67%,居全省首位,目前相关市场已全面完成创建工作;农村阳光食品小作坊省定任务23家,实际开展建设数40家,超额率74%,目前,各创建主体已全部通过验收,项目进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