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察实情办实事破难题④

转正,搭把手的“邻居”来了!

  记者  李则名

  吴兴区龙泉街道的缝补师傅程志玲心里暖洋洋。她怎么也没想到,靠着一双巧手,竟成了街道的社区“服务明星”。此前,她告别了“街漂”,带着一身行头第一个入驻了街道创新开设的社区服务便民小店,还收到了由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迎来了事业的“转正”。

  记者近日再次走进该便民小店探访,发现程志玲的身边已经多了修鞋的江柏荣师傅、配钥匙的黄贤德师傅等8位新同事。“这些年,城市的发展变化很大,道路拓宽了、商场变多了、楼房建密了,但能让我们提供小修小补的地方好像变少了。”程志玲坦言,自己曾一度陷入焦虑,因为没有执照,漂荡在街头,不知缝补的这门手艺活能坚持多久。

  记忆里,手艺人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悠扬高亢,无论是鞋跟断了、车链掉了,还是伞骨折了、手表坏了,在师傅的巧手下,物件总能焕然一新。“但现在想找个修补的地方,可真不好找!”这样的群众心声正成为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新困惑。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群众生活所需。”龙泉街道办事处主任温绿琴说,这类业态,一端连着普通百姓,另一端连着众多个体工商户,为了解决这项民生刚需,该街道联合区级部门展开探索。

  今年,龙泉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展“小修小补”行业集中办证规范服务试点改革,通过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采用集中登记、办证、准入新模式,把小摊小贩的“临时流动”摊位变为有证经营的“规范定点”,并专门在社区腾出临街场地用于集中经营,落实社区物业和志愿者服务管理。

  有了固定的场地,不少“小修小补”从业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渐渐融入了社区人际网络,成为搭把手、救个急的“邻居”。眼下,龙泉街道深入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排摸从业者和群众的“两端”需求,把规范就业和服务群众这项工作落实落细。据了解,该街道已建立“小修小补”公示商户18家,每月服务超500人次,业务增长量超30%,并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辖区高校等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活动,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小修小补”生活服务。

  “面对居民的服务需求以及流动摊贩管理难的矛盾,我们摒除了‘一放了之’或‘统抓统管’的定向思维。”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科科长王珠说,在深入调研中发现,这样的做法很好,很受群众欢迎,接下来计划积极拓展小修小补的服务半径,在周边街道、社区推广。

  “小修小补摊位透着寻常巷陌里的烟火气。”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教授胡占光认为,龙泉街道的这项探索形成了更加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为营造“烟火文明”提供了有益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习近平在视察武警海警总队东海海区指挥部时强调~~~
~~~
~~~洪湖鹏宣布集中开工 三个项目总投资约一百一十七亿元
~~~洪湖鹏宣布开幕 3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00.3亿元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察实情办实事破难题④~~~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报头
把握海警力量建设运用特点规律提高海上维权执法能力
陕西省安康市代表团来湖考察
全市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南太湖新区第五届投资贸易与科技人才洽谈会开幕
转正,搭把手的“邻居”来了!
《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 条例(草案)》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
邂逅南太湖
两地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