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思思
虽已入冬,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内“一城一圈一谷一平台”各重点项目推进的热度和速度不减。
走进位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虚拟制片工场(AI超级电影工场)项目工地,工人们进行墙体粉刷、玻璃幕墙安装。
“刚进场施工时,这个片区还没有成熟的市政道路,进出要走临时搭建的钢板路。”项目现场负责人陈鹏感慨道,如今,该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计划明年3月竣工。
“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原本是一块未开垦的“荒地”,周围基建设施不完善。建设初期,项目与道路需要同步建设,难度较大。德清县康乾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城建)副主任张伟强介绍:“每当一个地块开始建设时,每隔几天就要召集周边各个现场负责人、建设部门、供电部门开一次协调会,大家一起讨论,排定出精准的先后施工顺序,在不影响整体工期的情况下科学施策,让各个区块的施工交错进行。”
从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地”,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这一年里,“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巨变。眼下,“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内,金鹅湖湿地公园项目、德清第一高楼、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杭德市域铁路浙工大站等重点项目不断跑出加速度,也见证着新城的崛起。
离“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20公里的莫干“论剑谷”里,莫干山镇正全力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不断植入新产业、聚引新人群、催生新经济。
凌晨刚下过雪,莫干“论剑谷”里的红象车载系统研发中心现场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是科技人才创业项目,主要开发轻量级的应用程序容器、嵌入式软件组件、智能泊车系统等。
湖州红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逸飞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明年5月前投入使用。未来,该项目还计划打造“独角兽驿站”,为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当地政府招商引资。
“我们身处绿水青山中,这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激发团队创新能力。”谈起当地政府的服务,王逸飞称赞,“非常高效,诚意满满!”原来,为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莫干山镇成立专班,定期来工地询问项目进度,摸排潜在问题,点对点、面对面服务项目。
今年,莫干“论剑谷”一边快速建设,之江实验室莫干山基地、宏鼎研究院、瑞丰科技、红象研究院等项目加速推进,均将在2024年投入运营;一边加速科技人才植入,引进碳银科技、西力总部等5个总部及第二总部经济,进一步促进美丽山谷绽放美丽经济。
位于德清城北的“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也是捷报频传,一年来,平台拿地建设和租赁生产双管齐下,26个项目中,竣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15个。目前,方正电机1号厂房3条主产线已进驻完毕,月均产出电机近3万台,2号厂房施工进场;征和工业租赁厂房实现投产,新建两幢10万平方米厂房正在主体施工,预计2024年中竣工投产;图达通、斯帝尔实业租赁厂房均已实现部分投产,新建厂房预计春节前后开工;百川畅银、正帆科技等项目正全速推进,2024年将陆续竣工投产……
针对年初各企业反映的平台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莫干山高新区迅速成立专班,实施平台能级提升“6050”四季看变化专项行动,相继启动车联智造平台能级提升项目7项、总投资超25亿元。目前,6处景观节点和标志工程、多条市政道路建设完成;车联智造产业园持续扩容,一期三标段11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4月建成启用,累计可用面积达26万平方米,二期25万平方米同欣共富标准厂房已启动建设。
与“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南北相望的“地信智慧城”里,无人机装载着外卖精准送到居民家门口;车水马龙间,无人车穿梭其间;无人智慧餐厅里,通过人脸识别,就能愉快享受一份营养均衡的晚餐……科技生活在这里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地信智慧城”围绕打造全球地理信息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承载地、产业集聚高地、创新策源地、国际化交流重要窗口的精准定位,引项目、稳运行、提能级、扩影响,成功获批全国县域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并永久落地德清。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揭牌成立,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完成注册并实质性运营,在谈拟落地人才创业项目 6 个。
产业欣欣向荣,与地信小镇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就在本月,地信小镇与省金控合作成立规模10亿元的“地理信息+车联网”产业基金,瞄准数字孪生、高精地图、自动驾驶、定位导航等重点方向,“地信智慧城”已累计引进华飞智能、“地球磁场模拟与监测系统”重大项目等“地信+”项目52个,全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50亿元。
塑形增能、创新蝶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将成为经济新增长、创新策源地、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亲历者说
从“要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
讲述人:莫干山研究院执行院长 陶鹏
作为入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一员,我算是吃到“红利”的第一批人,也有幸见证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日新月异。
2021年刚来时,附近几乎是大工地。现在,天安云谷、亚朵酒店等配套设施都齐全了,浙工大对面的双创园、公寓即将装修交付,基础条件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今年,莫干山高新区围绕“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为吸引科技型人才、科技型企业落户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最近,我能感觉到海外人才入驻明显增多。
研究院“1+N”创新科创平台初具雏形,激光中心加速建设,碳中和创新中心、先进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金刚石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在这片科创的沃土上,我们硕果累累,因为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开疆拓土”的勇气和自信。
做科研,人才是第一资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建设吸引了更多人才来到德清。上周,我刚到武汉开展人才项目引育,手上有了更多拿得出手的筹码去招引人才。甚至有高端人才主动联系我,希望来到德清发展。两年时间,实现了从“要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目前,我们已经引进博士、博士后23人,形成了“顶尖人才领衔,专兼职人才互补”的创新人才雁阵格局。
今年“地信智慧城”引进了地磁大科学装置项目,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完成注册并实质性运营,这让我更加振奋,因为投资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要有长远的布局和投入,并不能立马创造效益,这让我看到了当地政府的决心和重视。“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智慧驾驶技术让我远在北京、法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莫干“论剑谷”更是我放松、充电的好地方。
未来,有无限种可能。我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见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腾飞。
(姚思思 整理)
专家论道
互相联动,个性化发展
潘毅刚
我在2021年有幸参与指导完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发展片区的规划,这3年的进展比我们预期快,整体建设按照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定位,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的发展也融合得非常好。
我认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是非常漂亮的高能级的国际化平台,它的地理信息产业是最大的优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主打数字经济,而地理信息在数字经济里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整个区域有山、有高校、有产业平台,它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互相联动,又有所不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大学最密集、科技资源最集中、数字化经济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毗邻杭州,交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也格外好!科创人员尤其喜欢绿水青山,环境好、空气好,迸发灵感,这些要素都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王牌优势。眼下,周边的一些配套也越来越像一个都市区的组成部分。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是创新策源地的延伸,我认为,它的建设和发展抓住了关键词:“一城一圈一谷一平台”。
“一城”即“地信智慧城”,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落户奠定了“地信智慧城”高能级、国际化、带有辐射性的属性。“一圈”即“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一个县城要发展,仅靠本地人才成长是不够的,浙工大的引入提升了当地的人才和教育水平,现在围绕浙工大周边做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为人才的落地提供了动力。“一谷”即莫干“论剑谷”,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附加资源,但我认为这是增值部分,这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谷”,在国际化都市圈里能找到“田园”定位的地方,现在很稀缺。“一平台”即“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智慧驾驶、车联网产业在全国都遥遥领先。
最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通过产业落地、人才落地、项目落地和政策落地,把产业做深、做透、做实、做长,为高速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本版图片由记者 谢尚国 王树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