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春看谋划、夏看热潮、秋看攻坚、冬看蝶变。”临近岁末,我市各区县积极谋划的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到底开展得怎么样?12月20日,《看见》市民观察团一行来到了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安吉县天子湖的部分点位,看看这个冬天,他们如何“破茧成蝶”!
新闻背景
今年,市委谋划推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为全方位展现这些标志性点位的推进力度、速度、进度,湖州新闻联播、湖州日报和南太湖号从3月16日起,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中同步推出区县“四季看变化”蹲点报道系列,助推这项工作争取更大突破的同时,也让更多老百姓在“四季看变化”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现场探访
由内而外
“这些就是锂电池产品吗?看起来差不多,有什么不一样吗?”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西平台的天能新能源年产15GWh高能锂电池项目现场,展厅里的4个蓝色盒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对,这些都是我们天能的锂电产品,有280AH、305AH、314AH、320AH四种,外观看是没有区别,但是容量大小不一样,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万次以上……”浙江天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李林贺在现场介绍,天能新能源高能锂电池项目是省“千项万亿”项目、市“十百千万”项目、省特别重大产业项目,由天能集团投资建设。
“目前,项目一期的2号车间已经投产,3号车间、PACK车间设备正在调试中,我们的锂电主要应用于储能系统,比如电网城北站的储能项目……”随后,李林贺带着观察员参观了不同的车间,一眼望去,少有工作人员,各种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科技感十足。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9月动工建设,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规划建设 6GWh高能锂电池,二期规划建设9GWh高能锂电池,建设全自动电芯生产线及与其对应的PACK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5GWh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没想到,在湖州不仅能看到美丽中国,还能看到制造强国!”观察员郑雅珍有感而发,“听介绍,他们还在不断创新,还要冲刺340AH的锂电,这内在的变化,让人充满期待!”
化繁为简
第二站来到了科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一体结构模架项目二期的现场,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工人们还在紧锣密鼓地赶工,目前厂房主体基本完工,部分设备已经进场,员工宿舍大楼也在进行外立面装修。
“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一体化结构模架、大型压铸模架等产品。简单一点说,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原来需要把三四百个零件拼装起来,现在有了我们的模架,只需要三个零件就可以拼装完成……”科佳(长兴)模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郑功坚为观察员形象地解释了这个项目到底是做什么的。作为全国最大的压铸模架制造企业,他们的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2年12月动工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11.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公司配备了4000T和10000T的锻造油压机和大型热处理车间,形成年产300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一体构模架生产线及6万吨锻件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2亿元,税收约7500万元。
“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个行业,但是听这么一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肯定能更高,对于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来说,当然是好事情。”观察员冯玲丽表示,虽然项目还没有正式投产,但是未来可期。
双向奔赴
“目前创新中心综合体已经基本竣工验收,现在有1个项目已经入驻,还有2个项目在洽谈中,预计明年1月,3个项目都可以开工了。”长合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姚斌为观察员介绍的正是此行的第三个点位——长三角创新中心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位于安吉县天子湖镇核心区内,总建筑面积约39.4万平方米,由工业、房地产开发、商业广场三个地块项目组成。
整个综合体面积比较大,部分还在装修施工中,姚斌带着大家参观的是第一个入驻的项目——芯科半导体项目。
“主管部门不管是对接洽谈还是解决问题,速度都特别快。对于我们这样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来说,不到三个月就具备了投产可能性,给我们抢占市场提供了先机。这样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是极具吸引力的。”芯科半导体湖州全资子公司总经理王新友告诉观察员,当前半导体设备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国产化的“卡脖子”环节之一,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在半导体核心材料产业化方面赶超国际企业的步伐。如何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进程,成为近年来我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他们正在完成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以便尽快投产,“项目投产后,可以形成年产10万片碳化硅外延片及JBS、MOSFET功率芯片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税收1500万元。”
据姚斌介绍,整个长三角创新中心综合体项目以产业创新、共建共享、创新+产业、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产业集群为立足点,主抓创新研发、商务服务两大亮点,打造一个将低碳办公、产业园区及交往空间相集合的科技花园,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绿色智造中心。
“这些高精尖技术行业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和政府的支持,希望后续能够把他们真正留在湖州,实现双向奔赴。”观察员宦钧凯如是说。
从零开始
长合区泗安分区南华山平台是此行最后一站,上一次来时还是炎炎夏日,工地上钢结构刚架起。
“从荒地到大棚,这一点点的变化,看起来不大,实际上太不容易了。”观察员褚孙迪在参观后说,这里的位置相对偏僻,周边配套能不能跟上至关重要。如果这些大项目都能顺利投产,不管是对产业发展,还是当地经济增长,都是最好的加速器,而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这次我们看的是平台引进的兴发铝业项目,总投资在20亿元以上,刚来的时候,没水没电,连这条路都没有,现在已经在安装部分设备了……”姚斌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工入库,今年四季度预计厂房竣工、办公楼结顶,并同步投入试生产。未来这里拟投入国内外先进挤压、表面处理、断桥等生产线,形成年产各类新型铝合金新材料约24.91万吨的生产力,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55.19亿元,税收2.27亿元。
据介绍,南华山平台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除了兴发铝业,目前还落户了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利羿精密和创世纪数控机床,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上海阀门。这些企业都是高精密仪器和新能源企业。
看见有感
朱志刚:
储能市场的布局比较大,能不能把握住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很关键。而这除了企业本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怎么做好推广?怎么打开客户渠道?都需要多方的努力。
陈敏军:
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些高精尖领域的产品,有没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能不能回收利用?在安全性和环保性上,能不能达标?做好了这些,就是最好的变化。
冯建忠:
看着这些大好高的项目从无到有,我比较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根本,配套的生活、商业设施能不能跟上,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陈有方:
电池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储能锂电听起来可能离我们很远,但是安全、环保、耐用这些都是共通的。既然锂电优势这么多,企业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郑春美:
这些项目的应用领域要求都比较高,建议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做好产品才能发展的长久。
吴桐:
能看到的这些,是企业可感的;接下来要看的,是百姓能享受的。比如企业用人需求带来周边村民就业率增加、生活配套建设提升等。
专家点评
深度融入长三角 跑出发展加速度
杨振华
自我市启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以来,我们看到了湖州大地这一年的精彩蝶变,也看到了湖州作为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之一,以主力担当、主角姿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奔跑态势和发展加速度。
未来,我们要提升更具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全球化的格局视野、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得益于思想的深层次解放和行动的大力度突围。我们要跳出湖州看湖州,加快总量赶超、跨越发展,努力让湖州成为全国看浙江、看长三角的窗口。
未来,我们要设计更加系统科学的规划方案。时至当下,长三角地区逐渐探索形成了多层次的协同规划体系,都市圈层面是兼顾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综合协同规划,重在强化都市圈目标愿景,明确底线与系统要素;跨区协作层面突出目标导向,重在通过“目标—标准—行动—项目”的传导,确立协同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抓手;跨镇协作层面更强调问题导向与矛盾解决,重在聚焦断头路打通,重点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协同,强化用地一张图管控等。
未来,我们还将实践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让大家可看、可感、可享,见证更多“四季变化”。
(作者系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校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