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 梁
“呜——”12月12日,在城东水上服务区,一艘长兴货船缓缓靠岸,船员陈胜凤动作熟练地从船上拖出一根电缆,一头插入新建不久的岸电设备,手机登入“E充电”App一扫,屏幕上立马跳出“用电金额”与“用电量”的实时数据。另一头,10平方米的船舱内立马通了电。
老陈给记者算了一笔绿色经济账:现在船民用岸电,一度电只要0.36元左右,比城市居民用电还便宜不少。由于要等待下游卸货码头的消息,当晚,老陈开空调睡在船舱内。第二天,“E充电”一结算,仅花费了3.7元。如按现在油价,柴油发电一晚花费需100元左右。
在和孚水上服务区,记者遇到了已在长湖申线跑船几十年的船员叶阿林,他向记者演示了柴油机发电。机器一发动,伴随着柴油味,刺耳的“轰隆”声也传来了。“靠柴油发电,电压不稳等弊端很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湖州的水上服务区停泊位一位难求,岸电成为船员的‘香饽饽’。”一旁,叶阿林的儿子说。
“以电代油”的好口碑已在船家人口中传开,希望增加岸电设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港航管理中心经过走访调研,通过“大胆创新,小心试验”,回应民生关切,走出了一条湖州港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今年,城东水上服务区、绿康锚地、练市锚地共新建岸电26套,目前全市岸电设备达到434套。“我们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区、锚泊区和大型码头岸电全覆盖。到2025年,我市岸电设备将增至500套,能满足更多船员用电需求。”市港航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金钱菽说,根据《湖州市港口岸电推广应用补贴实施办法》,对终端岸电用户给予50%电费补贴,对公共岸电运营企业按电费的20%给予补贴。
我市港航部门还探索实施了低碳水上服务区建设试点,以岸电应用引领光伏利用,引入“被动房”“近零碳”等先进理念,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域水上服务区光伏全覆盖,实现自足供能,推动水上服务区“零碳化”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