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兴区埭溪镇——

部分矿山修复进展缓慢

  记者 党勤

  本报讯 12月20日,《看见》栏目组记者在吴兴区埭溪镇上强村发现,距离杭宁高铁3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处裸露的山体。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矿产资源管理科科长陈杰告诉记者,这里原是齐鲁石矿,1999年开始采矿,2006年停止开采,属于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修复的责任主体是埭溪镇。

  记者还查阅了我市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现齐鲁石矿当年就已被列入废弃矿山重点治理计划,计划完成治理工作的时间是2017年。对此,埭溪自然资源所所长郑明介绍,2018年该矿山已做过宕地复垦和边坡治理,但因坡面固水性不好,治理效果不佳,爬藤都枯死了。今年,属地再次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了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9月通过了专家评审,但在10月施工过程中发现难度太大,不得不停工再细化方案。

  昨天上午,记者沿着杭宁高铁一路查看,发现埭溪镇杨山坞村的铁路边也有一处裸露矿山。属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原来的丰华矿,采矿时间大约是2010年至2015年,矿山台阶上的树木就是闭矿之后种植的(见图)。然而,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指出,如今这样的矿山面貌已经不符合规范要求。“它处于杭宁高铁和104国道可视范围内,裸露岩面比较大,而且每一个台阶高差都在10到15米左右,造成了视觉污染。”陈杰介绍。

  2021年10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浙江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试行)》,其中对于验收的要求明确“应复绿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总体达到90%以上”。2年前出台的新规范,为什么这座矿山的面貌至今不见改观?埭溪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陈坤海说:“边坡比较陡峭,施工难度大,设计方案调整了多次,时间有点长。”陈杰表示,矿山复绿投入成本很高,方案需要进一步商榷。

  《看见》有感

  开矿容易,修复难。矿山的修复只能因地制宜去施策,但不能因为难就搁置在一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
~~~
~~~
~~~——“一起·一年”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二)
吴兴区埭溪镇——~~~
《租地“住”废品 林地“长”钢管》后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区县
“云上芯湖州智慧园”开园
冰点之下,他们筑起温暖防线
又有两地成省戏曲之乡
中心城区一批应急取水点启用
保障供热
第二届青年艺术展开幕
招商特战引凤来
部分矿山修复进展缓慢
连夜查看 加快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