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 鼎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一直以来都是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湖州,有着这样一群“小巨人”,他们在各自领域书写着“湖州制造”小而美的传奇故事。从市经信局获悉,湖州每千亿GDP拥有“小巨人”企业26.23家,位列全国第一。
第一的背后是企业日夜苦修的战绩,是湖州政企同心的成果。
【镜头1】
临近年底,浙江世仓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依然十分忙碌。总经理助理王宋华告诉记者,去年企业完成营收9.1亿元,今年保守估计将同比增长30%。
虽然市场整体处于紧缩态势,但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仓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小巨人”世仓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开拓上更迈出了新的步伐。“关键是我们找准了‘伙伴’,进而在企业发展方向上选对了赛道。”王宋华所说的“伙伴”正是目前位于全球仓储物流行业顶端的日本大福公司。
该公司工程中心负责人俞忠印告诉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开拓日渐成趋势,世仓在早期就有此方面的战略意图。“对标,就要对标行业第一。从最初做一个简单的流利架到如今每年超1亿元的项目订单,赢得大福公司的信任是痛并快乐着的体验。”他说。
“关键备件要做到丝毫不差,哪怕是小小外包装的破碎都可能招致大福公司的退单。”曾多次参与大福公司项目的王宋华至今清晰地记得,因为包装问题导致一包横梁产品变形,企业就花费了20万元空运替代产品。
(下转A02版)
(紧接第1版)
也正是因为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产品质量上的一丝不苟,如今世仓的产品不仅具有稳定的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也备受瞩目。
【镜头2】
在浙江日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海涛正拿着施工图纸查阅着一栋新厂房的建设情况。他告诉记者,这是企业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打造的高速精密立式磨齿机生产线项目,明年下半年投产后将在该领域实现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经历十余载风雨,在高端智能齿轮装备领域默默耕耘的日创机电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在行业中具有绝对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如果说前十年我们的目标是生存和站稳脚跟,那么当我们成为国内行业中坚力量的那一刻,对标国际一线数控机床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陶海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产精密磨齿机的企业寥寥无几,对于日创机电来说,新项目既可开拓一块新市场又是提升制造水平的一次机会。
然而受制于资金问题,新项目的推进差点停滞。“多亏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的及时助力,把它纳入了2023年揭榜挂帅重大项目,给予了我们500万元的政策资金支持,解了燃眉之急。”陶海涛感慨道,“创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随着新项目的启动,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工厂将进一步提升日创机电的综合实力,后面我们一定要和国际同行掰掰手腕!”
【打法】
结合本地制造业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物流装备、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围绕产业需求培育、扶持“小巨人”企业。
通过出台《湖州市冠军领航攻坚行动计划》等培育计划,我市紧紧围绕“4210”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以69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数的“冠军领航”企业动态管理库。
“我们排出8类培育路径57项指标清单,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短板指标,帮助企业知短补短。”市经信局负责人说,如今在湖州,企业有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应主管部门,各种资质证明的申报周期平均缩短一半以上。
我市还揭榜承建全省“浙企培育”系统,建立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产业链领航企业的五级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已入库企业5600多家,其中2000多家企业完成自测评价,率先通过“浙企培育”应用服务企业对标培育1000余家次。
【数证】
今年,我市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6家,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我市“小巨人”企业平均经营时间达到15.7年,其中24家企业经营时间超过20年,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业超过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