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击队”有了自己的夜市主场

  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第一次在吴兴区织里镇摆摊时,徐云峰被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的执法人员“逮”住了,他当时揣着锅勺,怒气冲冲地指责当天的执法队员“爱管闲事”。但是昨夜,当徐云峰在康泰路附近的新摊位上又瞅见了正在巡逻的执法队员时,反而和善地上前打招呼,还热情地推销起自己摊位上的煎饼。

  徐云峰的转变还得从这条“不设限”马路开始说起。织里镇振兴街道康泰路两侧分布了大约700余家童装店铺和童装企业,岁末年初是童装市场的销售旺季,工人下班时间晚,顾不上吃晚饭的时候,很多人总会想着在街边的摊位上买点小吃。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康泰路的“马路市场”越来越热闹,然而噪音、油烟、堵塞交通、垃圾乱扔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街道执法分队平均每天收到对流动摊主的投诉就有近20件。“跟徐云峰一样,流动摊主没有固定职业,但摆摊却是主要收入来源,执法人员每天跟他们打‘游击战’,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副局长李根栋介绍。

  为了彻底解决好童装产业工人用餐难、流动摊主创收难、执法人员管理难的“三难”现状,织里镇开始组建调研组“敲门问政”,排摸掌握摊主的信息及反馈意见,并针对“马路市场”的管理难点,开展多场民情恳谈会,探讨破解之法。

  上月25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镇政府共同制定了一项新方案,决定在康泰路附近的一处闲置的场地规划出80个便民摊位区块,尝试探索流动摊位“定点自治”规范经营模式,邀请周边的所有流动摊主免费入驻。

  经过半个多月的试行,摊主三轮车上原有的叫卖喇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霓虹灯牌和五光十色的装饰,融入秩序井然的“小吃长龙”中,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夜市带火了人气,不少居民因附近有夜市而觉得生活质量提高了,产业工人夜间的用餐难题也得到了解决。“不吵闹不拥堵,周边群众的举报渐趋于零。”李根栋说,居民赞不绝口,还给这处市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振兴夜市。

  “有了固定摊位,大家的心也安定下来了。”如今,专门做生煎包的张露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有1000多元,接下来她准备尝试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振兴夜市营业以来,市集总人流量超50万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2024湖州文旅“节目预告”来了
新校园刷新建设进度条
浙里有我 山海共富
多个原创小品在省赛获奖
击水踏浪逐梦想
湖州(网上)年货节明启幕
市第三届漆画作品展开展
家门口乐享优质养老服务
《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仪式在湖举行
“游击队”有了自己的夜市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