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我妈退休前是老师,现在走了,依旧是‘大体老师’(大体老师,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称为老师,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2月23日中午12时55分,92岁的王东秀因病离世,儿子张先生第一时间联系了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完成母亲最后的愿望。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4年前的1月20日,王东秀的丈夫张志玲因肺癌晚期救治无效,身故后也捐献了遗体、角膜、脑组织,其中角膜帮助他人重获光明,遗体和脑组织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张先生说,父母经常会在他面前提起,癌症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如果自己的身体能用于医学研究,能为医学界攻克这些难题作出一点贡献,那么也就不辜负国家对他们的照顾了。
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来,张志玲和王东秀籍贯分别在广东和四川,他们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是国家养育了他们。两人都很优秀,在那个年代,通过高考分别进入了上海财经大学和北师大学习。虽然夫妻俩也经历无数磨难,但是夫妻俩个性豁达,总能在苦日子里找到希望。
之后两人定居湖州,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解器官捐献的程序并进行了登记。2020年1月张志玲去世后,王东秀找不到自己的捐献志愿书了,又专门跑到红十字会重新填写了一份。
“像这样夫唱妇随,让人敬佩的器官捐献者家庭还有很多。”市红十字会介绍,近年来,湖州市民以及新湖州人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不断提升,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登记者逐年增多。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1.9万人登记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实现器官捐献116例、遗体捐献63例、角膜捐献146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