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德清县乾元镇城关记忆馆馆长严寒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清人,也是一名90后“海归”,现在是城关记忆馆的馆长。从昔日在法国学习时尚的留学生,到如今成为古镇的馆长,两个身份的转变看似突兀,实则必然。
在留学时,我发现很多外国同学并不理解中国文化和其他亚洲文化的区别。课上,他们竟认为木版水印、蓝染、油纸伞等中国传统非遗技术源自日本,我心里非常难受,当时就萌生了传播中国文化的想法。但工作和理想之间存在鸿沟,毕业回国后,我进入短视频行业,拍出了很多精美的广告,却没有时间去拍一条文化视频,我一度感到很迷茫。
转变是因为一通来自村干部的电话,他问我:“想不想回家乡干点事?”想起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我毅然点头。回到村里,我利用自己的特长,在网上帮农户卖土特产,也做了几场公益助农直播。我发现,其实家乡很需要像我一样有技能的人,家乡一直在等我。
这时,我看到德清文旅集团在招聘,我正好想做文化传播方向的工作,所以就投递了简历,很幸运,我被录取了。上岗第一天,集团就交给我一个重要项目——打造一个乡村博物馆,这个馆就是现在的城关记忆馆。
刚开始接触记忆馆的时候,它还是一幢破房子。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营,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作为一名“光杆司令”,一切工作只能由我自己完成。我需要自己去搬运快递,去跟施工方对接。角角落落里的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摆件、每个墙面,都是我用心去选的。
为了更好地以商养馆,我还引入了多种业态,包括北京荣宝斋旗下的文创商店,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设计基地、智能影棚等,又引入了汉服和旗袍,想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从喜欢汉服文化、旗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发拍照去推广宣传。再后来,越来越多成员加入记忆馆,现在团队共有7人,我们各司其职,记忆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未来,我打算开展更多研学课,介绍各种家乡非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城关记忆馆可以让大家了解过去,从而全面认知家乡、热爱家乡,有更大的热情建设家乡。眼下,我还在做城关记忆馆的公众号、抖音IP号,我会多拍家乡生活的短视频,争取让德清被更多人了解,我甚至考虑做成双语视频,向全世界介绍家乡,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像我一样,放心大胆来德清创业。
(记者 姚思思 王树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