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乡村蝶变记

  记者  孙建见  通讯员  许菁

  “昔日的许家浜自然村吴家潭犹如一潭“死水”,生活污水直排严重影响水质,环境脏乱差、水域不流通成为常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园区式’的公园,傍晚时分还有鸟鸣和欢笑,简直焕然一新……”,日前,许家浜村民陈伯延开心畅谈,农村河道治理、生活污水纳管、道路硬化、乡村礼堂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让吴家潭也变成了美丽的乡村公园。

  “乡村振兴仅靠基层工作者的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深入每一户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痛点和需求,依靠群众力量的积极参与,只有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许家浜村党总支书记徐末生说,该村以凌家浜漾荡为核心打造美丽生态水景岸线,通过入户走访及召开群众座谈会,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想法,讲解村委的规划和目标,集思广益,把村民的问题和村庄的发展整合到一起,循序渐进化解难题。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沿河所有村民自愿拆除沿岸历史违建老旧房屋19幢1200多平方米,搬迁坟墓47座,漾荡沿线共腾退约10000平方米。

  据悉,该村在建设时,实施“一对一”逐个走访属地企业共同出谋划策,为乡村的发展规划谋划蓝图,许家浜村100名乡贤连续6年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共收集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建议50余条,在支持村庄建设中捐款总额超1000万元。

  许家浜村着力实践“低成本投入、高品质生活”的可复制样板精品村,将“园区村”转变为“园区配套服务精品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反哺村庄建设,进而再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两厢互补、螺旋上升。在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电商平台、文化阵地、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改观;发动企业自主进行立面改造,达到村庄、园区形象相互配套,同时结合本村元素,融入本土人文故事,全力打造新亮点。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镇村联合李家巷市场监管所为村民提供企业证照办理、规范经营方面的法律援助和教育培训,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服务指导。为节约企业成本,市场所一并开展送证上门服务,实现证照办理“零跑腿”,让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共改造项目设施5个,服务企业69个,新入驻企业5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30余万元,强化和企业的合作共建,企业通过本村就近招工300余人,同时解决外来员工就近租房350余人,提供本村及周边村低收入农户工作岗位30余个,有效促进企业、村民双丰收。

  “在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和产业兴旺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好了,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也提升了。最后达到的是‘产值’与‘颜值’兼修的效果。”李家巷镇副镇长李剑勇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以花为媒绽放“美丽经济”
“一账式”管理美环境
美丽乡村蝶变记
金融及时雨浇灌苗木
跟着赛事去旅行
农资检查助春耕备耕
春茶市场闹 监管来护航
年报指导服务零距离
健康大礼包送到茶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