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桐枝繁百凤舞

——我市人才工作综述

  记者  施妍  张志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5月14日,一则“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全球青创大赛征集令,引发创业青年的关注。5000个青创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资助,礼遇青年人才,这次湖州诚意满满。

  征集令一出,湖州成为创业青年的向往之地,怀揣梦想的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深谙此道的湖州,在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爱才惜才方面从不手软——

  湖州坚持以“大人才观”为统领,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载体,深入贯彻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聚力实施“1113”招才引智工程,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奋力打造全国人才双创理想城市,为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深耕之下,必有回响。2023年,湖州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302个,新增青创项目1036个,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9.8万人。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一次次“城”与“才”的双向奔赴,让湖州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

  以城相许情意切

  崇文重教、礼敬人才,是湖州千百年来的重要文化传统。

  唐代诗画名家顾况评价湖州:“汉唐以来,簪冠之胜,敌天下三分之一。”地处“江南腹心”的湖州,历来人杰辈出,唐宋以来从湖州走出的状元有19人、进士1500多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达40名。

  以城相许,以诚相待。在湖州,人才工作如今已成为真正的“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湖州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质量引育各类人才。

  ——聚焦产业,大力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高质量举办湖州未来大会、中国·湖州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产业人才对接会等活动,一大批优质人才项目成功孵化。截至2023年底,“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人才项目近2000个,带动集聚高端人才2万多人。

  ——聚焦未来,努力打造“青创新城”,以青年人才作为湖州发展的未来,规划打造“两大青创走廊、六大青创城、十八个青创圈”,与全国3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累计招引青年大学生13.7万人。

  ——聚焦发展,湖州加快推进“湖商”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新时代金蓝领工程,深化“才聚基层”行动和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统筹壮大各支人才队伍。三年新增高技能人才8.29万名,培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3.5万名。

  “此心安处是吾乡”。湖州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真的情怀,礼遇人才,让发展与梦想在南太湖畔实现同频共振。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服务暖心打法硬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服务最见一座城市的态度。

  与以往温婉的江南格调不同的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湖州从不吝于表白对人才的深情,也从来不吝于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5月20日是“湖州人才日”,之所以选择与“我爱你”谐音的520,便是希望用一种直接、年轻、炙热的方式,向人才告白。

  自2022年6月起,湖州每周都会与人才雷打不动地相约“周三见”,问题当场交办、两周内给出反馈,一次次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让“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市级人才会客厅已举办79期,共服务人才665位,为人才答复解决子女就学、住房安家、项目融资等问题1000多件。

  如何以人才“雁阵”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矩阵”?湖州精准实施人才企业“头雁”培育行动,通过持续深化“一对一”动态跟踪帮扶机制,打造律师、会计、人力资源“三个一批”服务团,完善人才企业全过程“成长记录卡”等。

  面对方方面面的人才,湖州深知,“拴心留人”既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软环境改善上精耕细作,更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方面拿出诚意、有诺必践。

  为了构建人才优质“生态圈”让“近者悦远者来”,湖州组建了长三角首个人才发展集团,打造人才引进、人才园区、人才投资等六大业务板块,推动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开发了浙江省首个“人才数字大脑”,推出“人才码”“人才项目全链通”等应用场景,实现“一码集成、服务全有”,累计为70余万人次提供服务;着力打造青年入乡创业首选地,通过规划项目投资、搭建承载空间、完善设施配套等举措,让咖啡、民宿、营地等一批乡村新业态成功破圈,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11.5万人。

  架梯搭台天地阔

  引凤来栖,更要留凤长栖。

  把人才引入湖州、留在湖州,赢得一时的“好评”容易,但怎样才能把“好评”变成企业扎根、人才落脚的长久选择?湖州坚信,人才的发展在平台,搭建更多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积蓄更强发展动能。

  为此,湖州筑巢引凤,高标准打造人才平台,有效提升城市人才承载能级,为人才来湖州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深化创新驱动,湖州大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省涡轮院、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建设在这里取得实质性进展;紧扣八大新兴产业链,以“一产一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先后引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道地中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等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国字号”科研平台零突破。

  聚焦人才创业平台,湖州围绕“2+8”平台和重点乡镇,加快建设“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累计挂牌园区29家,集聚人才创业项目900余个。同时,赴外设立“人才飞地”,采取“在湖注册、离湖孵化”方式,助推企业接轨大城市人才创新资源,全市已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立“人才飞地”12家,入驻人才项目166个。

  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向来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数据为证,湖州人才资源连续10年保持正流入,近五年湖州市常住人口增加38万人。湖州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上居第29位、在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榜上居31位,2023年成功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我市人才工作综述
“新”潮澎湃南太湖·聪明的实验室系列报道~~~——探访湖州市珍珠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市政协举行党纪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读书班暨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李上葵讲话
~~~湖州学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炉
致广大人才朋友的一封信
梧桐枝繁百凤舞
一颗珍珠的“研”值
学深悟透知要义 知行合一促转化
强基固本筑堡垒
长兴成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3天,4000万!
今日导读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