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场下流汗,去场上发光

  记者  张钰苑

  都说运动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7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市体校,室外的酷暑夹杂着清脆的蝉鸣,闷热的训练馆内,身穿武服的10位“大侠”鬓角不断有汗珠落下,他们苦练硬功夫,挥拳、舞剑、抡棍一招一式都气势磅礴,打出了“武林风”。

  场馆位于该校训练基地顶层,为了备战月底全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这些武术队的精英队员们趁着夏训,抓紧时间查漏补缺。

  原地腾空转360度、再稳稳落地……队员刘洋近来正反复练习这个动作,身材高挑、脚步轻盈的他是甲组自选棍术项目的中坚力量,在每天的训练课上,他都要多次操练,很快汗水就湿透了衣服。“武术比赛5分看动作质量,3分是演练,2分难度,别看这样一个动作,难度系数是最高的,起码要两年以上的老运动员才能做。”武术队教练员于健告诉记者,刘洋的目标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必须要在赛前达到稳定水准。

  要练武不怕苦,自7月5日夏训开始以来,刘洋和其他队员都保持着每三天休息半天的高强度训练节奏,一天五六个小时的大运动量,队员们个个筋疲力尽,却没有人喊累。

  “上午练了拳剑的车轮,然后又练了身体素质,跑跳台阶各10趟。”训练间隙,正在场边擦汗的队员王丽丽抽空写下今天的训练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心得体会,在连续高温天气下,她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管多么枯燥,基础体能、技战术样样不落后。

  实战是检验训练效果的唯一方式,除了带队走上赛场和领奖台带来的动力,在于健心里还有一份传承中华武术精神,培育好苗子的责任,“现在陪这帮孩子多流些汗,是帮他们去赛场实现最终目标。”

  在市体校,不仅仅是武术队,田径、游泳、网球、柔道等14个队组的441名队员分散在不同的训练场地,用汗水和努力编织着体育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深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红美人”唱响四季歌
让水与电碰出无限可能
在场下流汗,去场上发光
溺水防在先
两岸琴缘音乐会在湖举办
“有爱”社区乐享“无碍”生活
普法夜市开张啦
田盛街入选省级培育名单
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重任
全市政协半年度工作交流会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