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湖州谋“新”重“质”——

零到一百的“跃升”

  记者  徐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科技”二字被提到了52次,“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表述代表了科技创新的三次“跃升”。

  在业界看来,实验室研究是“从0到1”,科技成果转化是“从1到10”,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是“从10到100”。近年来,湖州加快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今年上半年,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居全省第一。

  从0到1:“小试管”的韧性

  在科技创新领域,从0到1是从无到有,往往集中了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氢能源材料与器件微纳加工中心内,负责人贾毅向记者介绍2块膜电极材料,一块面积是1cm×1cm,一块面积是5cm×5cm。“从1c㎡到25c㎡的进阶,我们用了700多天来研发。”他说,目前正在组建一个用于工业级膜电极制备与检测的中试平台,让该材料向产业化跃进。

  催化剂被称为氢燃料电池“心脏”里的“心脏”,过去该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贾毅团队应用纳米材料研发的氢能催化剂,可以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约50%的制造成本。

  目前,湖州累计建成包括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在内的53家新型研发机构,包含9家省级研发机构。其中,工控全重实验室已聚引科研人才185人,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湖州)落地研发团队近百个,他们与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构成“一重两院三校”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技研发进程。

  一款无人虾蟹养殖船日前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诞生”。“去年我们中心与湖州师院达成合作,养殖船就是两家机构思路与技术不断融合的成果。”该研究院水立方研究中心软件研发工程师彭德建说,养殖船拥有巡航定位、全面避障等技能,在同类产品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长兴研发中心,20多名博士每天同“瓶瓶罐罐”打交道,攻坚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小分子创新药。同源康药物化学研发总监梁阿朋说,他们致力研发超过10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目前7款创新药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坐得了冷板凳,才能摘得到皇冠。”

  市科技局介绍,这一项项新产品、新技术都诞生于研发机构的“小试管”,而湖州正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优势,让“小试管”热情绽放。目前,湖州以“一廊两城两带”牵引全市科创资源布局,培育“生态+科技+产业”的创谷经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其中西塞科学谷已招引科创项目36个、聚引青年人才2500余人。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从1到10:“蒲公英”的绽放

  “从实验室到车间,直线距离900米,2个红绿灯。”近日,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总经理赵夫涛带记者参观了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和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研究院是配备了高精度精密仪器的概念验证实验室,基地则是中试平台、资源配置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化促进中心。“我们会从研究院精选科技成果,在基地里转化。”他说,研究院目前已成功孵化38家科技企业。

  一头连接科研,一头连接产业。近年来,湖州持续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上实现更大突破。截至去年底,湖州53家新型研发机构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46件,累计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企业336家,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四技”服务1727项,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湖州模式”。

  今年以来,湖州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优选地”,健全三个“一百”机制,即青年博士入企“蒲公英计划”、科技特派员和企业“首席科技官”各100名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让科技成果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飘洒进企业的围墙内。”市科技局介绍,目前“蒲公英计划”累计匹配成功青年博士75名,其中54名博士与所结对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开发、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博士创新工作站等服务合同。

  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青年博士郑玉卿是“蒲公英计划”成员,去年他与浙江和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助力整车测控系统开发,其中一项技术改进就帮企业单个零部件节省了15万元。“这样,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也能帮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郑玉卿说。

  从10到100:“小巨人”的崛起

  坐在智能椅上工作,桌面会自动调整到相应的高度,往后倾仰时,坐垫会向前移动……今年4月,位于安吉的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撑腰”系列人体工学椅新品上市。

  这背后是企业12年如一日的研发。永艺健康坐具研究院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设计专家在内的国际团队,并与浙江大学长期合作,已累计申请各类专利超1600项。

  市科技局副局长孔亮介绍,湖州企业在创新中贡献了“四个90%”,90%以上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流向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专利集中于企业。

  目前,湖州拥有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56家上市企业、18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州每千亿GDP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23家,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政企创新“相向而行”。湖州聚焦技术攻关,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11家,实施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单项最高支持300万元。去年以来,新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项,新立2024年中央引导资金项目4项,居全省第3位。

  本月15日,湖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十二条政策意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其中,对工业企业年度研发费用增量、增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满足一定条件的,按研发费用增量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最高200万元。“0到100的跃升,将让更多的‘湖州创新’走向舞台。”市科技局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打造一条新能源船舶运输示范航线
~~~湖州发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湖州谋“新”重“质”——~~~
~~~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赫明等陪同考察 孙贤龙致欢迎辞
热议乡村浪漫 学习湖州经验~~~
~~~——访吴兴区委书记赵如浪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图说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我市又添一国家级试点项目
GDP同比增长6.5%
零到一百的“跃升”
智能车间 火力全开
提高认识 深学细悟
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率团来湖考察
省“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在湖举办
为全域建设新青年吴兴注入新内涵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