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血无国界

  记者  张璐

  “我们可以献血吗?之前在伊朗我们就献过的,这里一次最多可以献多少毫升?”昨天下午2时许,湖城劳动路上的献血屋里,来了2名外国人——哈利德和法哈德。

  “当然可以,男士一般一次献血400毫升……”他们都是第一次在中国献血,所以很多问题都不清楚,献血屋和湖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边登记操作,一边耐心地解释。

  抽血、检测、上机,看着血液汩汩流出身体,两个大男人开心得像个孩子,法哈德还用他不太标准的中文说了一句:“献血,很好!”

  哈利德告诉记者,他俩是朋友,目前都在织里做生意。知道自己要来献血,法哈德立马说要一起。

  “有一年我们家乡伊朗发生了地震,当时急需用血,我和法哈德还有几个朋友都去献了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坚持到现在,每年至少2次,已经15年了。”哈利德比法哈德早几年来中国发展,中文说得很好,很自然地充当起了翻译。

  “这一点点血,并不会影响我的健康和生活,但是可能会救别人一命。”哈利德说,原来几年前,他的中国妻子陈可因为生病急需输血,那一刻血液的重要性让他至今记忆深刻。“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来献血,但是因为一直忙,也不知道去哪里献。”他说。

  上月底,哈利德和妻子在湖州市红十字会建立全市首个由外籍人士参与的“哈利德玫瑰博爱资金”项目,了解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宜。

  “他们夫妻俩一直很热心,还参与了我们不少的公益活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汝婷说,哈利德还报名登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是想要救人的心是一样的。”哈利德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国情教育(澳门)协会 参访团一行来湖考察交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安吉首个交旅融合共同富裕 示范项目关键节点打通
“格美”对湖州影响“风大于雨”
三千七百棵行道树有了“立体防护”
热血无国界
物资送上船
部分露天堆场监管缺失
“金点子”专攻企业堵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谱写精彩南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