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南浔双林嘉俊无公害农场“00后”返乡青年王嘉敏
先来炫个耀:我的农场,302亩大小,天天都有水果挂枝头。
再来报个家门:我是一名“00后”,也是一名“农二代”,回村2年了。
这2年,我收起了裙子,卸掉了美甲,不爱红妆爱果树,一心扑在农场。
我常跟同学们讲,目前的状态就像一棵果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眼下正是农场的收获期,农场里的“老网红”桃子和梨子站“c位”,每天线上线下销售几百斤。
因为品质好,一直以来供不应求。父辈享受稳定的产销模式。
满于现状还是有所突破?
我跟父亲争了很久。做“四季果园”可以试试,这是爸爸的想法。做“天天果园”可以闯闯,这是我的“野心”。
没实打实蹲过田地、干过农活,这是纸上谈兵!父亲的这句话戳到了我。“00后”姑娘,农活难不倒!我的话也是掷地有声。
疏果怎么疏才是最合理的?开花期杀菌怎么杀?修剪是门大学问,直接影响产果和品质……这两年,我跟着父亲,蹲在了地里。
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培训班,我第一时间报名,省市内外同行有好技术,我花钱也要去学……这两年,我四处求学,蹲在了课堂。
10月到次年3月有红美人,4月樱桃就上市了,5月是枇杷月,6月到10月底,桃子和梨子依照早熟、晚熟品种,轮番上场,期间,还有8月的太秋甜柿和9月的蜜桔,农场因此变得有趣而闹猛。
这背后,确如父亲讲的“做农业不容易,懂农技更要沉下身和心”。
比如每棵果树都是一个孩子,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和脾性,有的长得强势点,可能需要压一压,不然后续结果子不理想;有的弱势点,需要“先放任后加肥”,尽可能发挥每棵果树的潜力。
再比如,你知道一棵水蜜桃树,最理想的结果量是多少吗?250个。这需要我们在前期套袋管理时,就要把准总量。
与果树较真的这2年,吃住基本不离农场,风吹日晒免不了,下接地气的同时,也得上联天线——随时学习新政策、新技术,跟上新理念、新趋势。
说实话,选择回乡,内心也有过一番挣扎。可在外一段时间,内心总被一股力量牵引,心念着这片从小撒欢的土地。
这些年的农民生活,让我对脚下的土地更眷恋了。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二三产农文旅,我还在逐步探索和实践。
要说还有什么期待?最希望的就是,更多人投身乡村、扎根乡村,不管投身什么行业,给乡村带去新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负责任地说:做个“新农人”,很幸福。
(记者 陆晓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