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震
本报讯 夏日酷暑难耐,湖州“水经济”格外火热。上周末,位于安吉县章村镇河垓村的木田裕营地,13间溪水旁的酒店都被订满,游客在山涧戏水避暑。这个营地是由3名“80后”入乡青年创办的,他们打造了“霍比特小屋”“日落溪流”等主题场景,让营地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点。
“我们原先想做个小项目,后来被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创业政策打动,投资翻了好几番。”主理人之一叶梦达说,乡村既有“诗歌”也有“远方”,让他们的梦想有了实现的舞台。
在湖州,和叶梦达一样的乡村人才已超10万人。近年来,湖州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搭建大舞台、创设新工位、打造磁吸场,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优势,目前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等乡村振兴“五类英才”达3.7万名,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11.5万人。
“招引青年入乡,湖州有‘真金白银’,也有‘真心诚意’。”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开发处介绍,目前我市对优质“乡创”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创业启动资助,先后遴选资助“南太湖精英计划”乡村人才项目165个,近3年已兑现就业创业政策资金超10亿元。同时,湖州为青年量身打造“全球合伙人”“大自然工位”“数字游民”等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拎包入住”。
青年入乡,给乡村带来了什么?市农业农村局法规与科教处处长陆文渊说,我市目前累计培育农创客6924名、创客团队770个,得益于青年的“加盟”,乡村的发展理念更新颖了、技术更先进了、业态更多元了。去年,湖州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都居全省第一。
年门票收入超1500万元的大麓音乐社区,原本只是安吉县上墅乡的一座闲置养老院,“85后”村党支部书记蔡松鹤带领青年团队在这里打造了音乐生态圈;开在村里的咖啡馆“深蓝计划X”,是由20余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利用废弃矿坑和老厂房打造的,去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村里传统的蔬菜园在“90后”沈钻专和浙大团队的合作下,开发出“灵芝小番茄”和其他高价值农产品,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以“青创新城”建设为总抓手,通过构建空间体系、优化政策环境、浓厚创业氛围,全域助推青年入乡发展,计划到2027年,集聚返乡入乡青年1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10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