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忻媛
本报讯 昨天,受强对流云团影响,我市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伴有短时强降雨和7到8级雷暴大风。对此,市气象台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据悉,8月11日和12日,我市也出现了雷暴大风,局地伴有短时强降雨和强雷电,均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眼下,正处于一年中雷电高发时段。”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相关专家介绍。根据预测,本周接下来的这几天,雷阵雨仍会是天气舞台的“常客”。
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地方容易被雷击?打雷闪电时如何做比较安全呢?
专家介绍,大气能量积累时,强烈的垂直运动带来积雨云的迅速发展,积雨云就可能转化成雷雨云,产生雷电活动。
这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剧烈的对流活动,使积雨云块间产生相互凝聚、碰撞、分裂等激烈运动;二是运动中发生摩擦,在强烈对流的作用下,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
大部分放电现象发生在单一云团内部,称为“云内闪”。也有发生在不同云团之间的放电,称为“云际闪”。还有少部分的放电,发生在云和地面之间,称为“云地闪”(简称“地闪”)。
其中,地闪离我们最近,所以往往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也更大,预警发布中提及的闪电主要就是它,不仅能破坏电力系统、通讯设备,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专家称,大部分雷击事件发生在室外,尤其是农田和简易房,因为它们通常位于开阔地带,没有有效的防雷措施,是雷电的首选目标。
那么,如何预防雷击?专家提醒,最重要的是在雷电发生时,避免室外活动,尽量待在室内。如果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不要躲在大树、铁塔或凉亭等临时建筑内。如果处在空旷的野外,可以找一块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地方,将身体高度和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都减到最小,立即就地蹲下,双脚尽量并拢,双手避免触地,抱头藏膝间。
当然,处在室内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紧闭门窗,同时不要待在离门窗较近的地方;关闭家中电器,并拔掉电源线,尤其是电视机、电脑、电话等的电源线。此外,不要在雷雨天气时洗澡,特别是对于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