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生态环境局

创新探索绿色制度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南太湖新区月亮广场

  吴兴区西山漾湿地公园

  向日葵花海

  “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

  探秘地球

  巡水护鱼增殖放流活动

  德清县莫干山镇筏头村水域风景

  美丽乡村引客来

  眼下,太湖南岸充满着生机与丰收。从天蓝景美的城市到绿意盎然的田野,再到水清鱼跃的湖面,处处涌动着绿色低碳的浪潮,处处透露着独属于湖州的美。

  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湖州市生态环境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四个园区成为全省首批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数量居全省首位;牵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在湖州试点落地;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生态环境信访接诉即办完成率等指标保持100%……

  今年以来,湖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重奋进、克难求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水平发展。

  严格  全域绷紧一根弦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湖州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打出了环境治理的“组合拳”。 比如,市委、市政府组织研究制定实施美丽新湖州领域扬长补短实干争先工作方案、湖州市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清单、治气攻坚进位专项行动方案、治气攻坚工作量化问责办法等。

  严在“全域体检”。全市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排定治气、治水、治土清废3方面57项重点排查对象,涵盖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单位、码头矿山等各行各业。

  严在“常态晾晒”。市委、市政府明确污染防治攻坚“八个一律”工作要求,严肃“不得引进、立即淘汰、顶格处罚”等纪律,通过市委扬长补短实干争先双月会、市政府污染防治攻坚例会和市人大“一气呵成督治气”等载体常态晾晒。

  严在“精准执法”。比如,今年以来,湖州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聚焦大气污染攻坚,持续开展“利剑”专项执法行动,高效精准执法,精准打击大气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助力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改革  源头治理一张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湖州多项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索,形成湖州经验:

  推动要素保障由“沉睡资源”向“活化资产”转变,我市建立环境要素“蓄水池”机制,集中收储配置闲置和节余排污权,累计保障628个新增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所需排污权要素;

  研究发布《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评价规范》,在全国率先建立地市级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指标和评价体系;

  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浙里环评应用场景又上新全省首个“项目智能选址”服务,引导产业向环境容量大、保障条件好的产业平台科学布局、有序转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无人船只搭载的水质监测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对河水的溶解氧、总磷、氨氮等指标进行实时移动监测,助力精准治污;

  推进河湖缓冲带修复项目和“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今年已建设完成 15.3公里缓冲带,“水韵湖城”项目投入资金 3.1 亿元……

  湖州生态环境系统正多向发力,加快构建有效务实管用、激励约束并重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比如,开展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进营商环境影响评价数字系统建设,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体系,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

  协同  绿色低碳一盘棋

  上半年,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发布了首个地市级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在强化生态区域保护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部分项目环境准入矛盾突出的区域进行了优化,激活了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减污降碳协同方面,我市推动项目落地由“转型驱动”向“碳效引领”转变,印发实施《湖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清单》,形成与减污降碳相适应的分区管控体系。

  另外,创新“项目环评+碳评”“规划环评+碳评”“三线一单+碳评”多维模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从局部到整体系统评价。创新开发“碳管家”全流程数据管控平台,构建“碳排数据线上存证、多维数据交叉核验、异常数据一图感知、预警信息横向贯通”的碳市场数据数字化管控体系,强化碳市场数据精细化管理。

  协同还体现在全员参与上。6月5日,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伙伴计划”。该计划旨在采用变革性思维,打造更具品牌化、时尚感、开放性的生态环境科普和公众参与项目,倡导和推动更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实践,营造全民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浓厚氛围。

  5月22日,全市生物多样性全景图(简称“全景图”)正式发布。这是在全省率先发布的湖州首个展示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和资源保护的可视化数字平台,汇总12个生物类群,8460种生物物种,738条调查样线和57849个调查点位等海量数据,既是展示湖州丰富生物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生态文化宣传的生动路径。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更加注重系统治理,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形成“借势借力、传导压力、协同发力”的大生态环保格局。接下来,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机制、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制约美丽中国省域先行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文/陆晓芬

  图/赵宁  项飞  吴拯  陈海伟  闵峰  谢尚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5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6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8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9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0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1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2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创新探索绿色制度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