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市经信局

加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数字化改造提效能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智造为核深度转型

  高端产业齐聚湖州

  新业态持续显现

  绿色工厂显成色

  中小企业抱团发展

  有人说,绿色塑造了湖州的生态之美。但熟悉湖州的人都知道,这份美丽如今不仅仅止于自然风光。

  美丽的南太湖自古以来也是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湖州不仅是全省唯一国家绿色园区区县全覆盖的地市,更是在全国率先构建形成 “市、区县、园区、工厂、产品”五位一体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市经信局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大中小企业培育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各项工作。去年,湖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7位、居全省第4,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25%、居全省第2,91个项目列入省制造业重大项目清单、居全省第3……

  在建设“绿色智造”名城、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道路上,湖州披荆斩棘、奋勇争先。

  逐绿  产业培育对标质效

  作为江南水乡,湖州素来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闻名于世。传统的纺织、建材等产业是不少人对湖州工业的第一印象。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湖州深入践行,打造国内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成为湖州工业的核心目标。而这也意味着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产业的品质决定着城市工业的成色和水平,在湖州,绿色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生产方式的改变,在产业质效上实现集约化发展是对绿色转型更深层次的诠释。

  近年来,我市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八大新兴产业链,重抓关键项目招引、清单式项目推进、链主企业项目引育,推动湖州市产业结构持续变高、经济形态持续变绿、发展之路持续变优,有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2022年8月开始,我们制定了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1.0版的工作方案,形成了链长统筹、链主主导、多方联动的体系化推进机制,逐渐构筑了一个产业链条更加完善、高精特新集群不断涌现的现代产业体系。”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又根据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及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八大链工作方案进行了迭代调整,形成了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工作制2.0版,凝聚全市合力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向新而行,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当下的湖州,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蓬勃兴起,充分展现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劲。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8.9%、15.3%,分别高于省均1.0、0.2和4.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受汽车制造持续发力贡献,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速。

  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众多优质项目正纷至沓来引领着产业蝶变。上半年,全市新开工入库3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0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八大链项目88个,占比55%,三一高空机械、深蓝精密等10亿元以上项目达30个。

  “我们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破局积势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湖州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绿色智造名城提供强大支撑。”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探绿  一“码”当先智慧减碳

  提起湖州的制造业,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如何在绿色、低碳等理念中实现产业的新突破,这座城市选择了新的模式。

  为精准服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引领企业精准降碳,从2021年起,我市开始了系统性、协同性的工业碳效改革探索,以数字化为引领,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

  我市汇集了经信、统计、税务、电力等部门的39类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首个工业碳平台,分行业、分地区测算汇总碳排放量数据,并建立碳效智能对标体系,围绕企业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碳中和情况,开展三大指标智能对标,动态立体地对企业进行“碳画像”,形成了融合三个标识于一体的“工业碳效码”。近3年来全市已实现3800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效数据在线可控,促成绿电交易3.3亿千瓦时。

  通过积极探索工业领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转变”改革路径,对企业的测评从“前端能源消费测算”转向“后端碳排放测算”。以碳效评价高碳、5级企业为重点,我市为所有工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定向把脉,鼓励企业低碳化改造,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企业640余家。

  “‘工业碳效码’实现企业碳效情况一码可知、碳效评价结果一键应用、相关业务一键办理,这将改变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节能减排模式,激活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联动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实现国家战略与企业主体的同频共振,形成多方共赢的全新治理模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我市还通过“专家辅导+政策支持”分行业推动节能降碳技改,目前累计入选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绿色化示范项目73个,带动技改投资45.07亿元,年减碳排放32万吨。

  考虑到企业改造提升面临的资金需求,我市还将企业碳效等级与绿色信贷融合发展,持续加快绿色信贷投放,目前已增加“碳诊断”“碳金融”“绿电交易”等应用模块,为企业在线选购符合自身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便利。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碳效金融产品9377笔,共计468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1.1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如今我市还把“工业碳效码”的辐射效应推向了全省。目前“工业碳效码”已在“浙里办”“浙政钉”等应用平台上线,正式升格为省级数字化应用,预计每年可推动全省工业降碳500万吨以上。

  谋绿  亩均先行激发活力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州持续发酵,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规划,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湖州打出了一张“质效牌”。

  依托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市持续加快引导资源要素向产出效益高、创新活力强的企业集聚,我市工业质效水平实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21.1万元/亩,同比增长4.5%。

  “我们也曾遭遇好项目进不来、高能耗低产出项目占用大量资源的情况。”市经信局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持续迭代升级评价体系,强化“差异”配置,突出“全域”治理,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

  通过制定出台《湖州市2024年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要点》,我市继续将碳效和人才密度指标纳入规上工业企业评价体系,突出绿色低碳和人才强市发展导向。同时,继续优化既有评价体系,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排放增加值5项指标权重进一步调整,从而更加全面、均衡地反映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为激发企业挖掘提升质效潜能,我市还积极组织制定出台《湖州市大力推动制造业内生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有效激发本土企业内生动力,促进龙头企业培大育强、传统企业规范提升、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技术改造投资21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4%,增幅居全省第2。

  正向激励的同时,反向倒逼机制也催生出一系列联动效应。通过坚持清单化推进、闭环化管理,我市聚焦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整治、老旧工业园区有机更新、产业平台提质升级等重点工作,组织各区县结合实际,动态更新年度高耗低效企业清单,落后产能改造提升取得成效。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97.7万元/亩,同比增长14.8%。

  揽绿  数字赋能深度转型

  如果说“亩均论英雄”改革是一把标尺,产业数字化则是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矩阵。

  循着“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升级路径,近年来,湖州细分吴兴童装、南浔电梯、长兴纺织、安吉椅业等行业,集中政策资金、第三方服务技术等,推动企业从制造到智造转型,着力打造百个改造标杆企业、千个应用场景,着力推动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 83%,居全省第 2 位。

  “一方面我们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案鼓励企业主动改、积极转;另一方面我们也紧盯被改造企业、被改造企业项目、责任人清单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三张清单’,强化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系统推进。”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N 项共性问题+X 项个性问题”应用场景清单,全市遴选安吉椅云、金云蝶等 21 家数字化服务商,打造 40 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拆单效率、物料齐套率、交货周期、市场响应能力等,实现中小企业产品生产源头可查、过程可溯、质量可控。

  为推动供应链带动转型,我市还创新“1+N”改造提升模式,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由 1 家链主企业带动 N 家链上配套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链上关键生产、运营数据互联互通。如三一装备作为“链主”与 50 余家本地供应商建立同步精益制造模式,实现 80%以上物料直供上线。

  “对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我们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力求实现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全覆盖。”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全市将坚持“一区县一行业”的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路径,力争实现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继续“建设—广泛应用—赋能”的平台发展路径,力争新增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 

  文/邵鼎

  本版图片由市经信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5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6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8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9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0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1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12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加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