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护之“艺”

  王钱荣

  王钱荣

  蒋黎艳

  蒋黎艳(右)

  沈怿涵

  沈怿涵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一想到医生,白衣天使、医者仁心……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职业行为,这一身白衣,仿佛是盔甲,让他们变得无坚不摧,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到底。那么,在这白衣之下,你们了解过他们的另一个面吗?这个医师节,请跟随记者一起,了解白衣之下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文/图  记者  张钰苑  张璐

  如果医生跟你说脱口秀

  “我一般就跟患者说两句话,第一句,现在睡觉了啊!第二句,可以醒醒啦!”对于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王钱荣这样幽默地形容。的确形象又贴切,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麻醉医生吗?

  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医生办公室见到他时,王钱荣刚结束一台气管镜手术的麻醉。不过,脱下这一身白衣,他还有一项“隐藏”技能——喜欢把健康知识当成脱口秀来讲。就在今年1月,他参加了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健康脱口秀》第三季节目,成为全国52强选手之一。

  为什么会去电视上说脱口秀呢?王钱荣笑说,估计是工作中说话的机会少吧,这不,工作之余就喜欢用这种轻松快乐的方式给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其实,这既是机缘巧合,更是意料之中。

  2023年,他代表医院参加全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大赛。台上的他凭借从容的谈吐、风趣幽默的语言,顺利拿下了华东A赛区二等奖。同台竞技的一位选手正好参加了《健康脱口秀》节目,觉得王钱荣也很适合,就给他推送了报名链接。

  “当时一起参赛的很多医生都跟我说,用脱口秀的方式来科普,老百姓会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就先提交了一份文案,题目是《哄你睡觉叫你起床的麻醉医生》。”王钱荣说,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参加脱口秀节目,没想到就从全国660多份文案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全国52强,并受邀现场录制。更没想到的是,首秀的“笑果”还不错。

  之后还有一位患者专门找到他,说是听完那期节目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去做无痛胃镜。原来那位患者胃痛了好几年,可是既怕痛,又担心打麻醉会变笨,所以犹犹豫豫拖了几年。

  “其实全麻的药物大部分是短效的,起效和消除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的工作就是保障整个麻醉过程是可控和暂时性的,麻醉药品并不会改变脑细胞的功能结构。”王钱荣说,早在2021年4月,他就以“王麻”的名字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在平台上跟大家分享一些临床上遇到的和麻醉有关的问题。比如,麻醉医生为什么不爱美甲?全麻会不会让人变笨?产后腰痛真是麻醉打坏了吗……时间一长,不少患者给他留言提问,只要是他了解的,他都会积极回应。

  “我记得发的第一条抖音科普,就是关于遇到的两名因为气道异物要做气管镜的孩子,想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写作业时咬笔头的习惯会带来危险。没想到立马就有家长留言分享经历。”当时他就有个想法,通过自己看到的真实事件,结合专业知识,多做一些科普。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放照片,或者一个人在那讲一堆的理论知识,那肯定没多少人愿意听。因此,他就想到了脱口秀,让大家笑声中就把健康知识记住了。他还去找了一些脱口秀的节目做参考,尽可能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但他保持着一周两次的更新频率,粉丝量和点赞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王钱荣发现原来好多人对于麻醉或者医学知识有着“奇奇怪怪的认知”,比如觉得麻醉医生最轻松,打一针就坐在那儿看着。“但我要真忙起来,估计手术医生都得吓坏了。我们可是在盯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负责保命的。”王钱荣说。

  他说,脱口秀就像聊天,时不时要抖个包袱,说个笑话,还要设计一些金句,虽然很费脑细胞,但也很有意思,而健康脱口秀,让这有意思的事变得更有意义了。

  康复室里传墨香

  画面中,女子头发束起,手执毛笔,站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手边是一方精致的砚台,她动作轻盈有力,目光专注,一笔一画在宣纸上流淌而出……

  她叫蒋黎艳,在今年5月1日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职工书画展上,这幅“齐颂劳动美,共筑中国梦”的书画作品获优秀奖。

  “我8岁开始写书法,临习的是楷书《胆巴碑》,那时候觉得好大一支毛笔,手握着都难。”蒋黎艳笑着说,自己小时候顽皮,父母希望她能像“字痴”赵孟頫那样凝神静心、日书万字。在启蒙老师宓荣卿的带领下,她逐渐喜欢上了这项传统艺术,每天回家坐在书桌前努力练习。慢慢地,她的字越写越好,作品屡次获奖,“这种荣誉感对学习帮助很大,人也变得自信了”。

  工作后的蒋黎艳又加入了湖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作品多次在全市书画比赛中获奖展出。“赵孟頫的字,外似柔润但内实坚强,形体端秀却骨架劲挺,需要时间领悟。”时间一长,她越发觉得学习赵孟頫,不仅学字形,更重要的是学字中的精神、蕴含在作品中的品格。

  “读书时代,书法和英语是我的强项,也想过能当翻译。”蒋黎艳谈起现在从事的职业时感慨道,“2002年,广东‘非典’暴发,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就认定要做医生,书法可以作为爱好,一直陪伴我。”

  蒋黎艳的这个决定就像荷塘涟漪,改变了命运的轨迹。她努力考取医学专业,成为了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听力与言语康复治疗师,主要负责婴幼儿的听力检测与言语障碍儿童的评估矫治。

  这么冷门的专业,很多人乍听一头雾水。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会把哥哥说成‘的的’,舌根音g、k发不出来,只有舌尖中音d、t,这些孩子听力、智力都是正常的,那可能就存在一种功能性构音障碍,跟家长从小给孩子喂养得过于精细,食物比较软烂,口腔缺乏很好锻炼有关系。我们就会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吃一些硬的、粗糙的食物,做一些抬头漱口的训练,一般都会明显好转。”聊起本专业,蒋黎艳滔滔不绝,“这些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家长着急,学校也会找到我们,我们身上的担子也是非常重的。”

  曾经有位在湖创业的家长带着5岁的孩子“西西”来求助。第一次见面,西西对着相机录了段自我介绍。经过言语评估,发音清晰度只有10%,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们是福建人,家庭语言环境比较复杂,西西因为发音问题交不到同龄朋友,也很苦恼。”中途好几次,家长都想要放弃了,还打趣说以后给孩子找个不用跟人交流的地方上班,蒋黎艳都给劝了回来,双方齐心协力,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赶在西西就读小学前矫治成功。

  家长太高兴了,送来锦旗感谢。这面锦旗如今正挂在蒋黎艳的办公室。

  书法与医学,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却有着相通之处。她说,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执刀手术,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控制力,可能就是多年提笔练字磨炼的心性,让她有了足够的耐心应对,随时保持冷静,思考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那些在宣纸上留下的点点墨迹,记录下她从一个顽皮孩童成长为专业医生的心路历程。

  音符间跃动的医者之心

  “我的梦想就是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儿时总听大人说起湖州卫校,后来它变成了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然后我就从那里水灵灵地毕业了。”沈怿涵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90后”的她如今在吴兴区埭溪镇中心卫生院从事大内科工作。

  大内科可以看的病很多,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到神经系统都得“管上”,这也意味着沈怿涵很忙,要处理诸多突发状况,短时间内判断病症,处理抢救和分级诊疗是常态。

  “不久前,一位患者深夜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过诊断,我发现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紧迫,沈怿涵立即联系上级医院的胸痛中心,为患者做好 PCI的术前准备,全程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直到120救护车到来。“得知患者病情转危为安,我才松了一口气。”沈怿涵说。

  “一开始会担心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害怕做不了准确的判断。”沈怿涵坦言,自己也不总是如此坚强,“实习和规培的时候,身边有带教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学习操作,回到医院就需要开始学着独立收病人、接诊病人、值夜班,值夜班也意味着需要独立处理紧急情况。”

  为克服这道难关,她向前辈取经,取长补短,在每次夜班后,反思自己的表现,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和决策能力。

  作为一名医生,沈怿涵始终坚守着《希波克拉底誓言》,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而在不值夜班的间隙,她又站上另一个舞台,以“手术刀乐队”键盘手的身份,活跃在大众的视线里。

  2017年,沈怿涵加入乐队。“大家都是医务人员,平常业务交流也很多,因为工作太忙,我们每周只能抽一个都不值班的晚上,集中排练,自己编曲创作,把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对现实的感慨写进歌里。”她说,由于职业关系,总要面对许多历经磨难又充满奇迹的生命。

  “有一位在病房住了近两个月的老太太,她经历过心梗、肺栓塞,好转出院后,还是不幸去世了。”谈起印象最深的病例,沈怿涵陷入了回忆,“老太太很乐观,每天早上查房都会感谢救她命的医生,签字按手印的时候,她会嘱咐我多穿衣服、多暖手……我记得她的各种血指标,突发胸闷气促时的挣扎,还记得抢救后好转时对我的微笑。”

  沈怿涵没有因为见惯生死而麻木,而是把医者无声的叹息,寄托在创作的歌词中。

  “你需要等,等春天等花开等破茧等复苏,等黎明等日出等未来等辉煌,等为生命戴上更坚强的双翼,等为人生披上更华丽的羽衣……它来了它来了,它脱胎最深的黑暗,它来自最美的期盼,它刺破黑暗的缝隙,它拂过指尖的记忆,它是新生啊。”这段歌词是沈怿涵亲笔写下,她取名《日出》,正在由队友完成谱曲。

  在沈怿涵眼里,玩乐队,是对忙碌工作的一种释压,共同的音乐爱好,成了诉说的纽带。

  现在,“手术刀乐队”在湖城小有名气,不仅举办过专场演唱会,在不少公益舞台一展风采,还成了各医院大型晚会的台柱,甚至在2022年登上央视《黄金一百秒》。“医院是我的主舞台,乐队为我工作之余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希望它们都能给我身边的人带去希望。”沈怿涵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医护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