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连日来,市主要领导等连续深入企业、工地等暗访督查秋冬季治气攻坚开展情况,找问题之“源”,想解题之“策”,彰显了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与务实作为。治气,攻坚是手段,攻克才是目标,攻坚在“克”,“克”不容缓。必须做到治气之弦一刻不松、治气之责一刻不懈、治气之督一刻不缓,确保有责必担、失责必惩,确保秋冬季治气攻坚之战必赢早赢!
治气,就要直面问题。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放任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走出“信息茧房”,避开“设计路线”,不看“门面”看“后院”,不到“窗口”到“角落”,目的就是要看到真情况、直面真问题、找到真对策。环保审批有没有通过?设备安装有没有到位?部门监管有没有盲区?我们只有不放过一个个真问题,拿出“每小时必争、每0.1微克必争”的严谨作风,治气“大考”才能一分分攀升,交出理想的成绩单。直面问题,下定“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克”不容缓。
攻坚,就要亮剑痛处。治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正因其系统性、复杂性,才愈加需要我们通盘考虑、统筹兼顾、一体贯通,向最痛处亮剑。然而,督查中发现,各地亮剑的定力、魄力与合力尚存差距。比如,当前治气攻坚最核心的规则就是“八个一律”,我们有没有刚性执行?落实有没有讨价还价、变通打折?比如,治气既要盯着“存量”攻坚,也要控牢“增量”口子,我们有没有因意识不强、手段不硬导致顾此失彼、原地打转?再比如,一些地方有没有习惯捏软柿子、只搞治标之举,而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谋划上“手软”?要知道,治气,治的不仅仅是气,更是不尽到位的理念、不够务实的作风、不甚精准的举措。亮剑痛处,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克”不容缓。
打赢,就要超常发力。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的湖州,治气工作不仅仅是一道“常规题”,更是考验政治意识、政治站位、政治担当的“政治题”,是检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质效的“必答题”,也是体现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判断题”。这道“题”,不能漏答、不能偏答、不能虚答,必须全力答、快速答、精准答;这场治气攻坚,全域都是战场,全员都要冲锋,全盘都需挺进。市级部门要严负其责,各个区县要严管所辖,乡镇街道要严守阵地,企业主体要争当示范。只要我们想尽非常之策、用尽非常之力,优化打法、形成闭环,就没有打不胜的硬仗。超常发力,付诸“功成必定有我”的行动,“克”不容缓。
治气工作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再怎么抓也不为过。莫道治气难,困难与办法总是此消彼长的,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克”不容缓的朝气、硬气与锐气,就一定能打胜打赢这场秋冬季治气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