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事里的幸福源泉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湖州民生改善
  长兴县煤山镇抛渎岗村,水清岸绿的风光和整齐划一的新农村房屋构成一幅江南乡村美景图。记者 吴拯 摄

  记者  王炜丽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深深刻进湖州发展年轮,民生福祉如璀璨星河,熠熠生辉。

  曾经,交通出行不便,如今,“十字型”高速铁路网络即将成型,湖州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曾经,教育资源稀缺,如今,4.2万名教师勤耕励耘,乐享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优质资源的学生更多了;

  曾经,医疗条件匮乏,如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就医,还可以先看病再付钱,健康体验更舒心了;

  ……

  一桩桩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喷涌出幸福源泉,书写着温暖答卷,奏响了构建幸福新湖州的和谐乐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一幅新时代幸福民生画卷,正扑面而来。

  一

  老旧小区也能住出新感觉!

  “小区改造后,干净又美观,住着很舒心。看,还加装了电梯,我们老人上下楼更加方便了。”说起自家小区,居民朱阿毛忍不住点赞。

  朱阿毛所住的下塘小区位于吴兴区爱山街道红丰西塘社区,建成于1999年,共有居民楼20栋、居民439户,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外立面脱落、屋面渗水、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停车位不足……

  让老百姓在老旧小区也能住出幸福感,考验的是政府的为民情怀与治理能力。为此,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努力把实事办实办好。

  75年间,变化日新月异,不变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向群众征集民生实事,并在每年市两会期间公布,这是湖州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民生实事以来,湖州把为民办实事抓得实而又实,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乡住房、教育均衡等领域全面开花,努力让每一个社情民意都被关注、让每一个百姓期待都被重视、让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被解决。

  民生实事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数据显示,2007年到2023年间,全市民生支出从46.38亿元增长到443.3亿元,规模增长了8.6倍。

  与此同时,政府一如既往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政府举办的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把更多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一“增”一“减”皆为民生,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担当。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二

  75载栉风沐雨,民生幸福成色日益浓郁——

  父母上班,孩子没人照护怎么办?别急,距离家庭最近的社区来托管。

  10岁的王子彦家住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璟悦社区,今年暑期,她基本都在社区度过。“社区里安排了丰富的课程,有急救课堂、交通知识,还有舞蹈、乒乓球、书法等兴趣班,老师还教孩子演皮影戏、包饺子呢!”王子彦妈妈坦言,社区托管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放心!

  一人失能等于全家失衡吗?放在以前,还真可能是,但现在,湖州努力写出了不同答案。

  从2015年起,湖州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由政府花钱,为老年人免费购买意外保险。10年来,已累计为全市近14万老年人提供了保障。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湖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特别是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领域,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可及和优质共享。

  “15分钟”,是湖州回应民生关切的“数字密码”。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村、社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文化、休闲、艺术、体育等设施和活动;

  ——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附近群众步行15分钟就可以找到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站点,获得法律帮助;

  ——15分钟户外劳动者服务圈。就近服务,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充电难等现实困难;

  在湖州,15分钟不只是时间,更是一把衡量城市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

  这把标尺也丈量出了群众节节攀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中,湖州实现“四连冠”,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

  昔日“借粮村”,今朝“共同富裕样本”。

  初秋时节,走进长兴县和平镇狄家土斗村,绿浪翻滚,丰收可期。而在40多年前,这里的家家户户还靠着借粮过日子。

  村里原第二生产队队长徐预勤带领社员“包产到户”,迈出了浙江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通过大胆革新,这个“浙江省联产承包第一村”迎来一次又一次的粮食高产。如今,全村农业种植面积达2200多亩,年产值超过500万元。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近3.8万元。

  75年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执改革之笔答题的动人变迁。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多管齐下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以来,湖州不断做大发展“蛋糕”,深化民生改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2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72元,同比增长5.6%。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改革只有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才能真正“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从“农民”到“居民”,一字之差改变了什么?2012年,德清在全国先行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为扩大改革红利,2015年12月25日,湖州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全市户籍人口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差别,城乡居民共享均等公共服务;

  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是摆在老百姓就医过程中的三大痛点。直面问题,湖州进行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从2018年起,湖州打破传统就医模式,在全国首创先看病、后付钱的“医后付”模式,让患者减少排队次数3次以上,一次次刷新了就诊效率;

  ……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在为人民造福的道路上没有完成时。相信,只要把民生实事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湖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成为可及有感的美好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陈浩宣布通车 洪湖鹏讲话 李上葵出席
陈浩洪湖鹏会见参加第33届夏季奥运会、第17届夏季残奥会的湖州籍运动员和原带训教练员代表~~~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湖州民生改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李上葵讲话
~~~吴智勇讲话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正式通车
牢记嘱托 勇于拼搏 再创佳绩
智能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启动
实事里的幸福源泉
市政协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举行
报头